Posted in Google, Mr. Thursday, Web 2.0, 專欄, 影片, 網路新聞, 電腦科學 on Nov 28th, 2008
Posted By Mr. Thursday Google 最近推出新的搜尋介面,稱為 SearchWiki,使用者可以對自己搜尋的結果作修改,譬如說修改搜尋結果網頁的先後次序,或是直接移除某一項搜尋結果 (刪錯可以救回來) ,以及為某一項搜尋結果加上一些文字註解。下面這段影片可以讓各位比較清楚地看到整個介面和操作的流程: 這項功能目前要使用者在登入Google帳號的狀態下才會出現,並且要選英文介面才可以,中文介面暫時還沒有這項功能出現。 這個功能可以讓使用者自己排序搜尋結果,不過只會影響自己的搜尋結果,會和別人分享的只有文字註解。因此,針對個人化排序結果的分享,我想到了有三種方式,或許可以對應到各種不同的資訊來源或是使情境:個人使用、完全公開、以及朋友傳遞鏈。
Read Full Post »
Posted in Mr. Thursday, Web 2.0, wedex, 專欄 on Nov 2nd, 2008
Posted By Mr. Thursday Web2.0主要的想法,就是希望讓使用者同時也是生產者,譬如說 Wikipedia,除了讓使用者閱讀,使用者也可以貢獻內容,如果是文字以外的內容,譬如說影像或音樂,Web2.0也希望成為一個平台,讓使用者容易產生或重製內容的工具。然而除了內容共同製作、重新製作會產生著作權的問題之外,經濟面上的考量,大概是就獲利的部分了。首先必須讓使用者有動機來生產內容,其次,即使使用者願意不收代價貢獻內容,提供平台的第三者又要怎樣子獲利?除了廣告模式,目前似乎還沒有很好的商業模式 (business model) 。本篇文章也先不談到這個部分,不過先談談商業模式的前一步,Web2.0生產力的分析。也許透過對Web2.0生產力特性的分析,我們可以把Web2.0如何生產內容看的更清楚,進而有機會想到除了廣告模式之外,有哪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可以在Web2.0網站上實行。 那麼,使用者會怎樣子透過Web2.0的方式來分享和貢獻內容呢?在這邊我分成三大部分來探討:(1) 使用者圍繞既有內容外圍產生新的內容。(2) 使用者透過分割重組方式產生新的內容。(3) 產生內容對於獲利可能的關鍵步驟。
Read Full Post »
Web2.0 在根本上是回歸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因此在這一波之中主要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就是我們所謂的 Social Network。而既然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那解決溝通的問題就是最大的商機,而透過溝通的服務,也同樣能夠創造商機。然而跟誰溝通、如何溝通、為什麼溝通,依然深深牽扯到了文化的問題。而這份報告也給我們另外一個思考,你的服務可以不用選擇完全免費,或是只考慮收取廣告費用,動一動腦筋,或許就可以找到更好的加值服務;不過,重點是你要先有一池魚。
Read Full Post »
Posted in Mr. Saturday, 專欄, 生活, 觀點, 關於網路產業 on Mar 7th, 2007
Posted by Mr. Saturday Web 2.0 喊出來其實也沒多久,現在連學術界和科學界都來個 Science 2.0。相信大家都於 [email protected] 這個 project 一點都不陌生,這個意在尋找外星智慧的 project 從 1999 年開始,至今已經被列為金氏世界紀錄上最龐大的分散式運算計畫,累計已經有超過 520 萬人加入這個計畫。雖然到現在為止還沒找到什麼外星人,但 SETI 可以說是在科學界開放平台、邀請大家一起來做科學研究的鼻祖之一。而 Web 2.0 這個名詞出現之後,開放共享的概念更是在學術界迅速蔓延開來。
Read Full Post »
Posted in Mr. Saturday, 專欄, 生活, 觀點, 關於媒體, 關於網路產業 on Mar 3rd, 2007
Posted by Mr. Saturday 成天看台灣電視新聞的人,一定常常氣得跳腳痛罵,現在的媒體記者該報的不報,不該報的拼命報。重要的事情被邊緣成不重要,不重要的事情被放大鏡放大無限倍來報導。特別是電視新聞記者,他們最愛做的事情,就是當整個社會的判官,像是跑到採訪現場叫嫌犯下跪道歉,或是採訪一些民眾之後就自己對於社會事件亂下結論。記者的專業素養和水準實在是令人畫上一個大問號。台灣的主流媒體也因此讓人感覺已經病很久了,而且病入膏肓。有的時候Mr. Saturday不禁會想問:台灣真的需要這些記者嗎?
Read Full Post »
Posted in Mr. Saturday, 專欄, 關於網路產業 on Feb 17th, 2007
Posted by Mr. Saturday 在美國要找房子租,很多人會使用 Housingmaps 這個結合 Google Maps 以及 Craigslist 的線上服務,Craigslist 應該大家都耳熟能詳,是一個讓大家免費在線上登分類廣告的服務,在1995年由 Craig Newmark 創立於 San Francisco Bay Area。Craigslist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到了現在全美國已經有了九個分站,但是上面 99% 的廣告都是免費登的,Craigslist 唯一的收入來源是求才分類廣告。 到了 2005 年,有個聰明的人叫做 Paul Rademacher,他為了在矽谷找一間房子住煩惱不已,逛遍了各個網站尋找房屋出租的消息,然後一筆一筆資料輸入 Google Maps,把房屋的地圖印出來。他發現這樣做相當麻煩,這些枯燥的重複性工作應該交給電腦去做才對,於是一個創新的點子就這樣蹦了出來,他想到 Google Maps 本身已經有開放的API可以給廣大的網民開發自己的地圖應用服務,又想到 Craigslist 上面已經有著無數的租屋廣告,所以他把這兩者結合,創立了housingmaps這個服務,使用者想要照找房子,只要從簡單的介面上點選 city 和 price,來自 Google Maps 的地圖就會顯示出該城市周遭租屋的資訊和房屋位置。 這樣子一個結合 Craigslist 的 Content 和 Google Maps 的平台的類似的應用,就叫做 Mashup, housingmaps 可說是早期 Mashup 的鼻祖之一(不過所謂的早期,也不過是前年才發生的事情,可見網路發展的快速。),後來引起相當多的人跟進,以同樣的手法在網路上開發自己的 […]
Read Full 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