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Google, Mr. Saturday, Web 2.0, 專欄, 網路新聞, 關於網路產業 on Mar 13th, 2008
Posted by Mr. Saturday 「YouTube 是一個影音平台,要看影片就得叫使用者自己連到 YouTube 的網站去。」這件事情在使用者可以把 YouTube 的影片嵌入到自己的網頁上之後,早已經不是事實,現在網路上到處都可以看得到網路出版者或是部落客把 YouTube 的影片透過簡單的 HTML 標籤引用到自己的文章內容去。然而各位是否注意過,除了把影片拿到 YouTube 以外的地方嵌入讓大家看之外,瀏覽者在 YouTube 以外的地方似乎跟影片本身沒什麼互動性可言,也就是說,如果瀏覽者想要對影片留下一些回應或是評價,就真的只能自己連到 YouTube 網站中這支影片的連結,才能進行這些動作。 現在情況完全改觀了,Google 今天在 Google Code 上面發表了 YouTube APIs and Tools,可以讓 YouTube 的影音平台整個開放出來,現在 YouTube 不再只是一個使用者的目的地,它已經變成一個徹底的網路服務。對於網路上的開發者們而言,可以透過這一套工具和 API 存取 YouTube 上面所有的影片和 YouTube 這個平台本身,簡單來說就是開發者現在可以掌握 YouTube 上面所有的影音內容,自由地去使用,而不再只是把影片嵌入自己的網頁這項簡單的功能而已。對於使用者而言,這就意味著他們在每個地方看到的 YouTube 影片,現在有了更強的互動性,可以直接留言或是留下評價,不需要再連回 YouTube 做這件事情,這些資料會透過這些 API 自動地傳回 YouTube 做彙整的動作。簡單舉例來說,網站開發者現在可以透過 API 做以下事情:
Read Full Post »
Posted in Facebook, Mr. Saturday, Web 2.0, 專欄, 觀點, 關於網路產業 on Dec 31st, 2007
2007 年對於 social network 無疑是相當重要的一年,不僅僅各大 social network 都紛紛做出開放平台的動作,一些小型新興的 social network 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同樣地,2007 年對於 Facebook 來說也是相當精采的一年:首先是 Facebook 的使用者人數終於突破了五千萬,目前已經邁向六千萬大關;還有 Facebook 開放平台給開發者進行應用程式開發的創舉,帶動了開放平台的風氣;最後就是年底推出,結果意外搞得聲名狼藉的新廣告系統 Beacon.雖然每個事件有好有壞、有褒有貶,但是觀察 Facebook 的走向,也等於就是告訴了我們未來 social network 的走向.
Read Full Post »
Posted in Business, Mr. Saturday, 專欄 on Nov 28th, 2007
Posted by Mr. Saturday Verizon 是美國第二大的電信廠商 (第一大是 AT&T),擁有六千五百萬的手機用戶,今天他們發表了一個相當重大的消息:Verizon 以後要讓他們的用戶,在 Verizon 網內可以使用其他地方買來的手機.也就是說,之後 Verizon 不再只限定自家店裡的手機才能在他們的網路內使用.用戶可以去別的地方買手機,然後插上 Verizon 的 SIM 卡.對於台灣的使用者來說,這個消息可能聽起來覺得莫名其妙,台灣買的手機到處能用,不但網內網外早已經打來打去,打得不亦樂乎,SIM 卡拔起來隨便插一支手機,哪裡有不能用的道理?不過各位讀者可能不知道的是,一直在科技上領先全球的美國,他們的手機網路和電信產業卻是世界上最為封閉的代表之一 (另外一個硬要跟全世界搞不同標準的大國就是日本).
Read Full Post »
Posted in Mr. Saturday, 專欄, 生活, 觀點, 關於網路產業 on Mar 7th, 2007
Posted by Mr. Saturday Web 2.0 喊出來其實也沒多久,現在連學術界和科學界都來個 Science 2.0。相信大家都於 [email protected] 這個 project 一點都不陌生,這個意在尋找外星智慧的 project 從 1999 年開始,至今已經被列為金氏世界紀錄上最龐大的分散式運算計畫,累計已經有超過 520 萬人加入這個計畫。雖然到現在為止還沒找到什麼外星人,但 SETI 可以說是在科學界開放平台、邀請大家一起來做科學研究的鼻祖之一。而 Web 2.0 這個名詞出現之後,開放共享的概念更是在學術界迅速蔓延開來。
Read Full Post »
Posted in Mr. Saturday, 專欄, 關於網路產業 on Feb 17th, 2007
Posted by Mr. Saturday 在美國要找房子租,很多人會使用 Housingmaps 這個結合 Google Maps 以及 Craigslist 的線上服務,Craigslist 應該大家都耳熟能詳,是一個讓大家免費在線上登分類廣告的服務,在1995年由 Craig Newmark 創立於 San Francisco Bay Area。Craigslist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到了現在全美國已經有了九個分站,但是上面 99% 的廣告都是免費登的,Craigslist 唯一的收入來源是求才分類廣告。 到了 2005 年,有個聰明的人叫做 Paul Rademacher,他為了在矽谷找一間房子住煩惱不已,逛遍了各個網站尋找房屋出租的消息,然後一筆一筆資料輸入 Google Maps,把房屋的地圖印出來。他發現這樣做相當麻煩,這些枯燥的重複性工作應該交給電腦去做才對,於是一個創新的點子就這樣蹦了出來,他想到 Google Maps 本身已經有開放的API可以給廣大的網民開發自己的地圖應用服務,又想到 Craigslist 上面已經有著無數的租屋廣告,所以他把這兩者結合,創立了housingmaps這個服務,使用者想要照找房子,只要從簡單的介面上點選 city 和 price,來自 Google Maps 的地圖就會顯示出該城市周遭租屋的資訊和房屋位置。 這樣子一個結合 Craigslist 的 Content 和 Google Maps 的平台的類似的應用,就叫做 Mashup, housingmaps 可說是早期 Mashup 的鼻祖之一(不過所謂的早期,也不過是前年才發生的事情,可見網路發展的快速。),後來引起相當多的人跟進,以同樣的手法在網路上開發自己的 […]
Read Full 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