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by Mr. Monday
兩個狂人利用Wii remote設計了一個Wii Bot…
網路, 產業, 資訊, 觀察, 生活, 電影, 技術, 新知, 科技, 媒體, 趨勢, Web 2.0
Feb 24th, 2007 by mmdays
Posted by Mr. Friday
大家好,在這裡跟大家拜個晚年,不知道各位在春節時都做了哪些事情?有沒有去哪些地方玩呢?
Mr. Friday春節時候逛誠品(天,他們可真夠敬業的,這個時候還繼續上班),逛到了一本書,內容很有趣,探討當下的流行文化對一般民眾的影響,書名叫做開機:START。
(圖:作者Steven Johnson,譯者蔡孟璇,早安財經文化出版)
探討流行文化的書不是已經有很多了嗎?探討電視、電影電玩對大家的影響,通常這些書要碼不痛不癢的單純敘述文化演進史,要碼就是找出其中關於性、暴力、同性戀、種族歧視之類的橋段,進行所謂後現代式再現的探討。不過這本書相當地特別,它提出了一個相當罕見的觀點:這些流行文化媒體,有益我們的智力發展,就像閱讀小說一樣。等等,你是說…打電動有助智力發展?是低你沒聽錯,本書宣稱,打電玩、看電視影集、看電影有助於我們大眾的智力發展。WOW,這下所有愛打電動的小孩們都急著要跟父母邀功,要求再多打幾小時了XD。
Feb 24th, 2007 by Mr. Saturday
Posted by Mr. Saturday
Digg是一家在矽谷新興的一個分享平台,由Kevin Rose於2004年12月創辦,主要讓網友在上面分享科技以及科技相關的文章,這種網站又被稱作social content website。Digg在矽谷是相當成功的網站,吸引了大量的使用者,最近台灣火紅的Hemidemi也是一個類似的Social content website,不過功能上尚不及Digg完整。
網路上有這麼一個有趣的報導 Digg Effect(Digg效應),這個效應講的就是,一些網站突然的流量爆增,是因為有人把該網站的內容分享到Digg上面去了,大家可以看看下面某個網站一段時間的流量圖,可以注意到流量的走向中有兩個突然出現的不自然的尖峰。這兩個高峰就是Digg Effect發生作用的時間點,也就是在那個時間,有人把該網站的內容或是文章分享到Digg上面去了,而且有不少的人透過Digg閱覽該內容,或是造訪該網站。於是就造成了突然之間流量的爆增。
這個情境在台灣的網路環境上實在是太熟悉不過了,PTT的表特(Beauty)板不就恰恰有著同樣的效應嗎?無名小站上面的正妹相簿靠著表特板的分享讓人氣一飛衝天,一天往往可達上萬人次觀賞。無名小站同時也因為這個版把PTT上面的部分流量導到自己這邊來。所謂的Digg效應,在台灣早就有相對應的PTT效應了!而且這個效應還造就了今日的無名小站。BBS和Web交織出來的這種奇特效應,除了PTT盛行的台灣之外,世界上難有第二個類似的案例。當然PTT與Digg最大的不同點是顯而易見的,在PTT上面的分享方式不過就是post個連結到板上讓大家去連。在Hemidemi和Digg上面就有著比較Fancy的介面和對於一篇文章或是一個書簽的評價機制。
PTT現在對於文章的評價機制就如同先前提到的,還是用簡單的推文來達成。由於先天上是一個電子佈告欄系統,PTT一篇文章相關的評價和後續討論並不會匯集在同一個點或是頁面上,讓使用者可以像在網路上那樣,對於同樣一篇文章的相關訊息可以在同一個頁面一次瀏覽,也可以看到有誰訂閱了哪篇文章或是分享了哪個書籤,或是留下較為完整的評論,更進一步地,可以看到與該文章或是書籤相關的連結,讓使用者作延伸閱讀。PTT的文章還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反正新的文章多了,你的文章就被淹沒了。所以洗板很容易,只要版主一下子沒發現,鬧板的人可以在上面興風作浪。
於是就有版主和鄉民很生氣地在很多地方噓那些不爬文的人,譴責某些人同樣的問題一問再問,Mr. Saturday到是認為這些人實在沒有甚麼好罵的,問問題的人很多是沒有時間仔細爬文的人,爬了文爬不仔細也是無可厚非,在同一個板上搜尋文章,有時搜尋字用得不對,想找的文章就找不到了,PTT在資訊擷取上的搜尋功能連最原始的Boolean model都不是,搜尋時也不過就是看看哪些標題有搜尋字在裡面罷了。問問題的人有時候要的只是即時的答案,PTT之所以成功,不就是在於資訊分享的快速?
一個圖書館的藏書越來越多的時候,就有必要引進圖書管理和書籍搜尋的功能來方便使用者找到他想要的書,在網路上也是一樣,網路上的資訊太多了,搜尋引擎就出現了。如此使用者才不用在毫無組織的資訊中進行毫無組織的翻找。Mr. Saturday認為PTT的資訊和文章已經多到有必要出現一個完整的搜尋功能了。不過對於BBS這種介面而言,顯然難度是太高了點。
前面提到的流量暴增現象,雖然看來像是對於blogger或是網站經營者的一種鼓勵,其實這種爆增的流量就像是突然來的海浪一樣,來得快去得也快,可以突然吸引一堆人到你的網站上來看特定的內容,但是卻不會真正吸引到相當多的忠實顧客或是blog reader。 那些突然造訪的人也只對於你網站上特定的內容有興趣,就像是去看正妹圖一樣,除了圖片,恐怕不會有很多人再去看看那些正妹寫的文章,進而成為忠實讀者。在對於流量的詮釋上,網站經營者一定要考慮到這樣的特殊效應。
Feb 23rd, 2007 by mmdays
Posted by Mr. Monday
Boston Dynamics是由美國國防部出資成立,他們做了好幾款Robot,想當然是非常”實用”。他們目前有四款機器人。BigDog、RHex、LittleDog、RiSE。
<BigDog>
<RHex>
<LittleDog>
<RiSE>
圖片來源: Boston Dynamics網站
這邊有一段BigDog的Demo影片,乍看之下會以為是兩個人喬裝的。這款機器人非常厲害,無論是爬坡、在沙漠、泥濘或是雪地都可以運作地非常好,即使是被踹一腳也不會傾倒。
Feb 23rd, 2007 by mmdays
Posted by Mr. Monday
大家都知道Microsoft打不過人家時,最常用的一招就是發行新的OS,然後挾戴bundle軟體。嗯,前車之鑑不遠矣啊! 所以Google雖然目前在Search上面領先,但是廣大的OS平台還是被Microsoft所霸佔,因此,未來的勝負之戰可是精彩可期。這次,Vista也毫不例外的,將Live Search給包了進去,”免費”送給客戶。
Read/Write Web今天有圖表專門分析這件事情,所謂的數字會說話,讓我們看一下數字說了什麼話:)
Live.com點擊率: (綠色線代表Vista發售後)
MSN.com點擊率: (綠色線代表Vista發售後)
Google頁面點擊率: (綠色線代表Vista發售後)
Yahoo頁面點擊率: (綠色線代表Vista發售後)
很明顯的,只有Yahoo目前不受影響,因為Yahoo靠的是Content啊! 不過這只是短期,長期的表現還是值得期待的啊:)
Posted by Mr. Monday
各位星戰迷有福了,現在你家中的垃圾桶可以有R2D2的造型了,此垃圾桶高約24英吋,唯一不幸的消息是,這款垃圾桶只有在日本發行。
資料以及圖片來源: Gizmodo網站
Feb 23rd, 2007 by mmd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