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無止境,唯勤是岸,我覆議
Dec 24th, 2015 by Mr. Halloween
說真的,今天是大年夜(在我屬的國家是大年夜),想寫個輕鬆點的東西,比如說介紹一下加拿大風土人情,不過我看了Mr. Friday和Mr. Sunday的工作心得,我突然間覺得也想來寫寫我的工作心得,正好我的地點也跟前兩位都不一樣,但是奇妙的是,我感想跟前兩位是一樣的,可惜我中文近年來退化太多,我實在想不出下一句成語,我只好簡單的說個,我覆議。
網路, 產業, 資訊, 觀察, 生活, 電影, 技術, 新知, 科技, 媒體, 趨勢, Web 2.0
Dec 24th, 2015 by Mr. Halloween
說真的,今天是大年夜(在我屬的國家是大年夜),想寫個輕鬆點的東西,比如說介紹一下加拿大風土人情,不過我看了Mr. Friday和Mr. Sunday的工作心得,我突然間覺得也想來寫寫我的工作心得,正好我的地點也跟前兩位都不一樣,但是奇妙的是,我感想跟前兩位是一樣的,可惜我中文近年來退化太多,我實在想不出下一句成語,我只好簡單的說個,我覆議。
Dec 23rd, 2015 by Mr. Valentine's Day
一向滿喜歡看 Paul Graham 先生的 essays。在 Paul 的眾多傑作之中,因為筆者本人浪跡天涯 (土生土長台灣人但是在大學畢業之後共住過台灣以外四國五城市) 的關係,對 Cities and Ambition 一文有特別深刻的感觸。本文算是對 Cities and Ambition 一文 (以下簡稱 CAA) 的個人加註。沒有看過 CAA 一文的讀者,建議可以先略讀一下這篇很 inspiring 的文章。跳過不看也沒關係,筆者在之後幾段會總結該文的重點。另一個特別想寫 CAA 的原因是,該文所著墨較多的幾個城市 — 美國劍橋市、美國舊金山灣區 (在本文中時與矽谷一詞互用)、法國巴黎,筆者剛好都有居住的經驗。
CAA 一文的主旨有幾點:首先,儘管人類已經進入了數位時代,physically 住在哪裡卻仍然是讓人意外的很重要。因為城市的「頻寬」很大,她能夠用種種細微的方式來 motivate 你的志向。第二,一個城市通常會集中傳達某種特定的訊息:例如 (對 Paul 來說) 紐約的訊息也許是,你必須變得更有錢;華盛頓 DC 的訊息也許是,你必須變得更有權力。最後,Paul 本人對於目前世界上何處是 intellectual capital 這個議題很有興趣,他比較了幾個地方,然後他的結論是美國劍橋市是當今世上的 intellectual capital,因為該地方主要訊息是,你必須變得更聰明 (you should be smarter). 矽谷有點意外的不被 Paul 認為作 intellectual capital, 因為他認為矽谷追求的是 impact 而不是 smart.
對於第一點,筆者非常同意。對於第二點,筆者基本上同意但認為城市既是多種人群的構成,固然會有主要訊息但也不能否認其他訊息的存在。至於第三點,我想我可以單刀直入的說,至少就筆者的領域 (Computer Science or CS) 而言,我不同意全世界 intellectual capital 在 Cambridge 的說法。
Dec 22nd, 2015 by Mr. DueDay
引擎持續咆嘯,夜臥巴士顛頗不斷,夜幕低垂,覺得八百多公里的路程似乎永無止境。我們沿著一千三百多年前,古西藏吐番王松贊干布與唐朝文成公主和親時走過的唐蕃古道,從西寧出發,衝向三江源保護區的玉樹州結古鎮。
Dec 21st, 2015 by Little Ms. Happy Birthday
Posted by Little Ms. Happy Birthday
常看美國電影或影集的人對<教父>一定不陌生,劇中人物常引用<教父>的台詞。其實除了馬龍白蘭度的教父系列,原著小說<教父>更是傳世的不朽之作。這絕非溢美之詞,對於經典的認定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以我來說,我覺得經典的作品就是;即使你不能完全明白其中的深意,但是你可以感受到作品本身的張力與震撼,這就是經典的魅力。閱讀馬里奧˙普佐的<教父>,就有這種感覺。
我本人對於幫派作品一直沒有很大的興趣,雖然有人會說武俠小說也是某種幫派作品,但我總覺得武俠小說比較接近奇幻的性質,或者說是跟實際生活的差距比較大,所以不會跟社會上的黑幫有太多聯想。因此我會去看<教父>只是因為想要多了解一下這部作品之所以名滿天下的理由,並不預期會對其產生如此的推崇。但如同我所說,經典自然有成為經典的理由,看完之後我也深深感受到這部作品的強大。
Dec 20th, 2015 by Mr. Sunday
(圖片來源:image.slidesharecdn.com)
幾天前 Mr. Friday 寫了一篇在矽谷工作四年的心得「學無止境」,而我也想寫一篇在內地公司工作的心得,是另一種的「學無止境」,而最後都得「唯勤是岸」。
我在台灣,中國跟外商都有工作過一段時間,最近的一份工作是一家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對我的思維變化最為劇烈。 這陣子我有機會接觸到台灣優秀的年輕求職者,我感受到兩岸年輕人一些明顯的差異。其實台灣人的技術、知識、素質平均都十分好,完全不輸對岸,但就是輸了那份渴望成功的「企圖心」,而我的觀察,這份企圖心從職場第一年開始之後,結果就會一年一年差距愈拉愈開。 我遇到內地的年輕人,都是在問做的事情重不重要,舞台大不大,成長多不多,但是我聽到很多台灣的年輕人主要問的是不是正常上下班,有沒有其它的福利。 其實我也知道追求安定只是種選擇,只是身在軟體與互聯網業的我,一年看到一年台灣沒有任何的成長,而對岸則是從無到指數性成長,從求生存到成長,在內地求第一,但現在劍指矽谷,環顧世界,那種企圖心與霸氣,很難在台灣的公司找到,我感到有點焦慮與無奈。
Dec 19th, 2015 by Mr. Saturday
(圖片來源:www.jamesaltucher.com)
過去三年台灣興起了一股創業潮,男女老少前仆後繼紛紛投入創業的行列,這篇文章不是要鼓勵你創業,而是希望你在創業之前想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適合創業?
創業其實並非浪漫的事情,我在無數公開場合都開玩笑說:「當初要是想得很清楚,應該根本就不會創業了!」創業路上要解決的問題很多,我把幾個重要的事情列出來,如果你覺得這幾件事情都搞定了,那就創業,如果沒有,那就再想想,畢竟人生這麼美好,你為什麼要創業呢?
Dec 18th, 2015 by Mr. Friday
好久沒寫 MMDays 了,一轉眼,來矽谷工作已經四年,說起來還得拜這個部落格所賜,助我當年順利轉換跑道,真不得不說寫部落格真是惠我良多啊。
言歸正傳,四年過了,我覺得矽谷這裡對我最大的改變是,這裡永遠有學不完的東西。每天遇到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專長,不同領域的工作經驗,用過各種大不同的語言、framework、api、library,開發工具等不一而足。每天都有新東西,要能夠跟上大家,就必須要不斷提醒自己學習新的東西。
再加上,如果英文不是母語,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因為你身旁的同事吸收消化資訊比你快。
我在台灣的時候,常會聽到有人問說「請問要找工作,學某某語言會比較好找嗎?」 ,聽起來似乎期望只要學會了某一項技能,就能夠混飯吃。在台灣也許可以,但矽谷…這裡絕對不是能夠靠一招半式走天下的地方。如果你只會一招半式而且也只把自己侷限在這理,運氣好的也許還能混個三四年。但當舊技術逐漸被取代的時候,大概也就是你被淘汰要再找新工作的時候。
繼續閱讀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