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行動版網頁遇到的挑戰
Posted in Mr. Friday, 專欄, 設計, 關於網路產業, 關於設計 on Oct 31st, 2011
最近遇到一個有趣的問題,看似簡單但真的跳下去做卻發現不容易,特別寫文一篇記錄一下。 這個東西叫做:行動版網頁。 你的網址是? 這也是自從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開始流行以後常遇到的問題:太多的網站不是為行動裝置設計,所以需要使用者不斷放大縮小才能順利觀看。 一般直覺的解法:那就另外作個行動版網頁,把手機過來的流量導到這個版本去。
網路, 產業, 資訊, 觀察, 生活, 電影, 技術, 新知, 科技, 媒體, 趨勢, Web 2.0
Posted in Mr. Friday, 專欄, 設計, 關於網路產業, 關於設計 on Oct 31st, 2011
最近遇到一個有趣的問題,看似簡單但真的跳下去做卻發現不容易,特別寫文一篇記錄一下。 這個東西叫做:行動版網頁。 你的網址是? 這也是自從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開始流行以後常遇到的問題:太多的網站不是為行動裝置設計,所以需要使用者不斷放大縮小才能順利觀看。 一般直覺的解法:那就另外作個行動版網頁,把手機過來的流量導到這個版本去。
Posted in Mr. Tuesday, 專欄, 文化, 電影 on Oct 18th, 2011
Posted byMr. Tuesday 在過去這一個月裡,我總想像自己會在文章的末尾寫下「身為一個台灣人,我以《賽德克巴萊》為榮!」但在這當下,我真正想問的是:該往哪去,才能重回他們失去的家園?要盼多久,才能聽見那快凋零的語言?要等到哪一天,才能重新記起他們曾有的驕傲? 來吧!這次讓我從《風之谷》說起。在原作漫畫裡有個轉折,是人類在戰爭中投入了生化兵器,結果引起腐海的大暴走,世界各地的王蟲於是紛紛向戰場奔來,準備以身體化作森林、平息腐海的怒氣。娜烏西卡著急不已,但她隨即發現:王蟲們的眼睛一顆顆都湛藍如鏡,這意謂著祂們內心是平靜的。她有點懂了,繼而感動,甚至打算陪祂們赴死…… 但王蟲阻止她了。祂們讓她明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使命,為天道而死是從容也是解脫,但為了看清終局而活下去,是更痛更困難的、卻也是必須的。王蟲犧牲自己以求大地的圓滿輪迴,而娜烏西卡應該回去帶領人類,一個已近黃昏的種族。 在整整等了三週後,我終於看完了《賽德克巴萊:彩虹橋》。不同於《太陽旗》當初的困惑,這次的我理解順暢,被打動的情緒也夠深刻;拜過去這二十多天裡、全台灣觀眾共同的用功所賜,我們好不容易理清的目光,在這碧山秀水、如雲的英魄間,得以流成清晰的價值觀。我也驚喜地發現在故事最後,終究藏了一道「就算艱苦,仍要試著活下去」的信念,和我的時代真正合流了。求死為的是尊嚴,求生則是為了要把故事說下去。當熟悉的片尾曲再響起,這次我終於能靜下心、無旁騖地沈醉其中了。
Posted in Mr. Tuesday, 娛樂, 專欄, 電影 on Sep 20th, 2011
Posted byMr. Tuesday 如果魏德聖只是想拍個讓主角悲壯、讓觀眾悲憤的故事,大可避開種種挑戰道德觀的鏡頭,直接認同抗暴的一方。但他沒有。對他而言,賭上讓更多人不理解的危險、說出一個文明的「真實」,是更重要的。 「可憐的日本人呀……和我們一起到祖靈的家,去當永遠的朋友吧!」說這話的是個好年輕的孩子。 那天晚上,我在電腦前面坐到很晚很晚,像一顆煮不開的蚌殼,悶悶地想著上面那句話。它給我的衝擊太大了。電影已經看完了,我卻只驚覺自己對那段歷史、那個文化的認識這麼少,少得不只缺乏細節,更對核心的生命觀一無所悉。而正是這無所悉,造就了不理解,不理解帶來主觀的解讀、跋扈的介入,於是衝突,才這麼發生的。 但在此,我還是想先回到這問句:你去看了嗎?去看《賽德克巴萊:太陽旗》了沒?如果答案是「還沒」,就先別往下讀了吧!因為我想把結論說在最前面:這部電影,請你一定要去看,一定要進戲院去看。不是為了「支持國片」這麼輕揚的理由,也不只是為了每個人都該瞭解那段史實、面對那則過去,而是一定要去見證、去體會—— 體會什麼?體會在大銀幕上、在環繞音響中間,在黑漆漆的戲院裡和數百上千個人一起,看一部真正追上了世界級質感的台灣電影,是什麼感覺。去體會一個時代,體會一片山林,體會一場悲劇的艱難;如果可以的話,更試著體會那對異文化的「不理解」,讓那價值衝突在體內打轉流竄一番。是的,《賽德克巴萊》還可以更好,它在技術面拍出了一部商業大片的規模,但在劇情面更像「述史」而少了點細緻的說書味;然在它的核心,是個想「還原歷史現場、重建行動邏輯」的企圖,這讓我非常地尊敬。而其外顯在銀幕上的各種「場面」,更無愧於這麼多年的期待。所以我願意為之疾呼。
Posted in Mr. Friday, 專欄 on Sep 19th, 2011
身為美國(應該也是全球)最知名的網路科技部落格舉辦的 startup 盛會,TechCrunch Disrupt 仍有許多可觀之處,著實讓我開了不少眼界。
Posted in Mr. Friday, 專欄, 音樂 on Sep 12th, 2011
我玩了幾回,不得不說 Turntable 的定位很有趣也很聰明。它強調的不是 “個人音樂收藏”,而是”和一群人聽音樂的感覺”。這的確是目前眾多音樂服務裡面缺少的… 是的,social 的元素。不禁想起,Mark Zuckerberg 說過,社交(social)不是一個你要加上去的功能,而是一個你要重新思考你產品設計的基本概念。turntable.fm 的確是個很好的例子。
Posted in Mr. Tuesday, 專欄, 電影 on Aug 30th, 2011
Posted by Mr. Tuesday 唉。你知道這一天終會到來,你只是沒料到當它發生的時候,你的心疼原來還大過失落。畢竟你——呃好吧其實是我,最近幾年已經注意到了:《瓦力(Wall-E)》那懾人的神采在它飛上太空後就失去了大半;《天外奇蹟(Up)》由一本冒險書串起首尾的心碎和釋然,但中段的「旅程」只能算精采並不出色;《玩具總動員三(Toy Story 3)》最後的意境高又成熟,但除此之外,如果少了我們對那些玩具的老交情,還能稱得上多少驚喜呢? 我真的注意到了,只是一直都不願意承認:皮克斯工作室(Pixar Studios)最近幾年,似乎無法再畫出像《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超人特攻隊(The Incredibles)》和《料理鼠王(Ratatouille)》那樣光芒萬丈的作品了。在創意的大潮頂乘風破浪、挑讓人意想不到的切入點和怪異題材,再在那兩個小時裡把故事的格局層層上翻,這是皮克斯帶給我們多少次的美麗回憶。但總有一天,當它的故事少了那純粹發亮的核心,則就算風趣依舊、迷人依舊、細緻豐富依舊,太優秀的履歷和觀眾心中最高等級的期待,仍足以壓垮他們自己。 而《Cars 2》,就是這天才終於跌跤的一步。
Posted in Mr. Monday, 專欄 on Aug 29th, 2011
Posted By Mr. Monday 又過了一年,又是一個新學年的開始,每年到了這個時候,總是不禁回想起自己剛踏入大學時的情景。好不容易脫離了聯考的壓力,卻還是帶著聯考的慣性進了大學。當然,如果讓時光倒流,我想每一個人都一定會對自己有更好的安排,但是那或許也意味著一種超齡且不適當的安排。有些事情,總是得要經過那麼一段青澀苦悶的時期,也才能蛻變成長。但是,或許也不是每件事情都得一定要這麼苦悶,或是得要花這麼長的時間來蛻變;畢竟,如果人生的思考境界可以很快地進入下一個階段,那麼很多事情也是可以海闊天空。這邊就容許 Mr. Monday 跟大家分享一些陳腔濫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