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雜陳,側看Eric Schmidt離開Google CEO寶座
Posted in Business, Google, Mr. Friday, 管理, 關於網路產業 on Jan 23rd, 2011
對於熟悉Google的人來說,CEO Eric Schmidt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不過就在上禮拜五,Eric Schmidt在Google官方部落格留下了一個震撼彈:他要離開CEO職位了。在眾多的猜測裡面,兩天前Ken Auletta(在紐約客的專欄,可能我看到的評論中比較能說服我的。
網路, 產業, 資訊, 觀察, 生活, 電影, 技術, 新知, 科技, 媒體, 趨勢, Web 2.0
Posted in Business, Google, Mr. Friday, 管理, 關於網路產業 on Jan 23rd, 2011
對於熟悉Google的人來說,CEO Eric Schmidt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不過就在上禮拜五,Eric Schmidt在Google官方部落格留下了一個震撼彈:他要離開CEO職位了。在眾多的猜測裡面,兩天前Ken Auletta(在紐約客的專欄,可能我看到的評論中比較能說服我的。
Posted in Business, eBook, Mr. Friday, 圖書, 專欄, 關於網路產業 on Jan 17th, 2011
iPad、Kindle這種平板閱讀器的面市,可能真的會對日本的漫畫生態造成很大的影響。
Posted in Mr. Friday, 圖書, 專欄 on Dec 10th, 2010
卡麥隆索提出的”震撼治療”:以大量電擊、試圖讓病患回到白紙一張,並重新學習性格的治療方式,以醫學角度來看,當然算是失敗了,可是作者Naomi Klein卻認為:它以另外一種方式存留在世間。如果治療的對象放大到整個國家社會,那麼刻意製造政治社會的極度動盪、接著執政者(或外來者)再以鎮壓方式,在人民最無力抗拒的時刻,強力推行執政者要的政策,這不也是一種國家層面的”震撼治療”?。
Posted in Business, Google, Mr. Friday, 專欄, 網路新聞, 關於網路產業 on Dec 2nd, 2010
今天台灣網路界有一則大消息,恭喜地圖日記,被美國團購網站始祖Groupon相中,宣布被併購啦!〈是說這個時候是不是該有人洩露一下併購金額,好讓媒體來炒作一下:P〉 而在這個消息之際,Groupon自己被併購的傳聞也在美國傳得沸沸揚揚。先前是Yahoo!要求併購不成〈出價是30~40億美金之間〉,現在是Google ── 據說Google提出的求親價是53億,成不成?這兩天就會有消息。
Posted in Mr. Friday, 專欄, 文化, 關於媒體, 關於政治 on Nov 28th, 2010
中文網誌年會是中國大陸一年舉辦一次的網友聚會。從2005起,迄今已經是第六年舉辦,每年都吸引為數不少的中國網友從各地飛來參加。會議討論內容從技術、新商業模式,乃至網路所造成的媒體、社會影響等各層面都有,許多中國網路名人也會現身,說是一年一次的中國網友大會師也不為過。
Posted in Business, Mr. Friday, Web 2.0, 專欄 on Nov 24th, 2010
新浪微博的成功,嚴格講起來上並不是正常市場力量運作下的結果,而是跟政府斡旋〈難聽一點是PLP〉、自我審查、踩在飯否的屍體上一路走過來的。
但縱使如此,新浪場次的爆滿在在顯示大陸網路創新能量極為可觀,即使在當局天天草泥馬浪費社會成本,仍有大量開發者在一團河蟹的大前提下持續在網路業努力
Posted in Business, Facebook, Google, Mr. Friday, 專欄, 網路新聞, 網路組織/科技公司, 關於網路產業 on Nov 14th, 2010
最近這兩個禮拜,網路上有兩場大公司的口水戰,一是發生在中國的騰訊與360之間;另一個則發生在美國,關於Google與Facebook。前者雖然吵得比較兇,但台灣網友很少用這兩家服務,所以多半是抱著”隔岸觀火”(真的是隔岸)的心態在看好戲;而後者,雖然兩家沒有真鬧到撕破臉的程度,但因台灣使用者眾多,或許對我們切身的影響是比較大的。 這場口水戰,過程大致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