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Mr. Tuesday, 娛樂, 專欄, 電影 on Jun 29th, 2011
Posted by Mr. Tuesday 某一層面上,《永生樹》其實想重現特定時代的現實,那生活中的色澤與氣味;但另一方面,它留在銀幕上的卻是夢一般的觀點,是幾乎不帶骯髒、不帶濕膩、不帶灰暗和淡淺的「記憶」。它把人世拍成了仙境,而這技法真是太驚人。 是的,在反覆掙扎了幾天後,我還是決定給自己這個挑戰,來為《永生樹(The Tree of Life)》寫一篇感想吧!這片我相信看過的人還不多,會覺得享受的一定更少。我也實在沒把握自己到底懂了幾成。但如果連「上帝呀,我從何時開始失去了您?」這樣的問句都能伸展成一部上達雲宙、下貫須臾的辯證生命的電影,那麼那天在戲院裡,儘管不時也會偷瞄手錶、卻在大多數時候看得興味盎然的我,更想利用這機會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緒。 而且這次,我想要寫一篇所有人都能讀的文章。看過或沒看過《永生樹》,都沒有關係。 甫摘下今年坎城影展「金棕櫚獎」的《永生樹》,是導演泰倫斯馬力克(Terrence Malick)四十年來僅僅完成的第五部作品。先後讀過哈佛和牛津、年僅二十六歲已經在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哲學的泰倫斯馬力克,當初轉行作導演,第一部作品《窮山惡水(Badlands)》初出茅廬就被紐約影展選為閉幕片。但在我印象裡,只記得高中時有一部戰爭片叫《紅色警戒(The Thin Red Line)》,名字的意象緊繃廣告打很大,當時去看過的夥伴們卻大多表示昏昏欲睡(當然也不乏有人說他很喜歡)。除此之外,馬力克的作品在我的觀影視野裡能見度真的不高。據聞他的每一部作品從殺青到真正完工的這段剪接期,動輒耗費一到三年,不把掌中的心血反覆磨琢至無愧於天,絕不放手。這是毫無妥協的藝術家性格。他也對自然充滿了敬畏和愛慕,而這不只反映在他的題材核心、更外顯於其攝影美學。也是這般結合了哲學與大地的視野,給了他的作品相應的高度和形上氣質。 沒想到,《永生樹》上映至今,在全台最熱鬧的批踢踢電影討論區不但評價兩極,還根本激怒了很多人。那天在戲院裡,電影才開演三十分鐘,我已經能感覺到這股氣氛了:疑惑、無奈、傻眼、不耐煩,動來動去發出嘖嘖聲和嘆氣聲,甚至離場如廁的人都明顯比平常多。這樣的落差,包括影展與大眾、別人和我自己、觀影前的期待和觀影後現實的差距,甚至後續引發的種種激辯等等,或許才是過去這幾天讓我一直放不下的主因吧?該怎麼管理對一部電影的預期?該怎麼調整坐在戲院那當下的心境?該怎麼區分這是「我看不懂的電影」還是「一部大爛片」?
Read Full Post »
Posted in Mr. Tuesday, 專欄, 電影 on Jun 23rd, 2011
Posted by Mr. Tuesday 當年喊的那聲「開麥啦」,給自己的興奮和用心看世界的決心,現在還記得嗎?「如果不記得,就拍一部片來想起它!」想起那童年,想起那個年代的電影。在最新的技術和最沉的緬懷之間,《Super 8》記得這一切。而且記得很清楚。 好吧我就直接這樣問了:在看過《Super 8》之後,有誰能夠不愛上艾兒芬寧(Elle Fanning)?? 把孤單和纖細、加上一點點的內疚,包在看似敵意的武裝裡。點上淺淺的眉,再畫上一雙有很多話想要說、又不敢說的眼睛。然後是淡淡的髮,淡淡的唇,淡淡的對你說話的聲音——那聲音並不是冰冷的,而是一種小心翼翼的距離。把脆弱倒進去,把溫柔和溫暖倒進去,把讓人融化的微笑倒進去,藏在最裡最裡邊。你得到了艾莉絲丹納,也就是艾兒芬寧在《Super 8》裡飾演的少女。 艾莉絲因為好奇、也因為生活的不開心,跟一個帶著懷錶(好吧其實是項鍊)的小傢伙出去玩,結果掉進了樹洞裡。樹洞裡有怪物,故事裡有很多大人,但只有孩子們才能把一切都看得很清晰。就像那台古董攝影機,質地粗糙,但是目不轉睛。經歷了冒險的艾莉絲得到許多,也學會了抱緊自己一直都擁有的。她有沒有變得更堅強?這我們不敢說。但可以肯定的是,她不再藏起自己的笑了。 總有一天,孩子們都會長大。總有一天膠卷都會消失。但生活裡依然盡是戲,比記憶中的童年更鮮活更難以置信的。《Super 8》的甜美在於,它是這樣一部為鄉愁而生的電影。當年喊的那聲「開麥啦」,給自己的興奮和用心看世界的決心,現在還記得嗎?「如果不記得,就拍一部片來想起它!」想起那童年,想起那個年代的電影。在最新的技術和最沉的緬懷之間,《Super 8》記得這一切。而且記得很清楚。
Read Full Post »
Posted in Mr. Tuesday, 娛樂, 專欄, 電影 on Jun 21st, 2011
Posted by Mr. Tuesday 他們的魅力來自他們的不凡,但他們的故事好看,又因為他們終究是凡人。他們有強大的力量,但這並未減少他們的脆弱,降低其孤獨,而且更重要的,仍無法抹去他們的傷痕與痛。 大概任誰都沒有想到,在看完《X戰警:第一戰(X-Men: First Class)》之後,最打動我的會是「X教授與魔形女的相處」吧?少年查爾斯對少女瑞雯伸出的友誼之手、青少女瑞雯對青年查爾斯的依賴和欽慕——在全片最用心刻劃的「信任並引導蒼生,或與他們為敵」的大義之外,《X戰警:第一戰》神來一筆的親情設定和對魔形女心境的關懷,讓它註定不會是一部俗作。而我真心喜歡這部分。 可惜,這關懷也就僅止於關懷矣。查爾斯無心、編劇也令他無暇去回應這點。少了細膩的思緒和更多互動,這條線也錯失了往心深處的契機。或許,這正反映了全片的處境是嗎?亮麗、平穩、大開大闔,新意處處有,但該改進的點也不少。而我要說,至少對這系列的未來,我是真正重燃起期待了!
Read Full Post »
對 Facebook 來說,其實現在桌面 Facebook Platform 就是一個建構在 Windows/Mac OS 上瀏覽器裡的 App 平台,所以 Project Spartan 並不是全新的概念,精確說來更像是將同一個策略延伸到行動裝置上。不過由於現在智慧型手機、平板比起桌上型電腦來說還沒有那麼成熟,Project Spartan 面臨的挑戰會比當初推出 Facebook Platform 更多 〈例如 HTML 5 的成熟度、瀏覽器的支援、眾多開發者從 Flash 轉到 HTML 5 中所需的學習時間、在手機上透過網路傳輸執行 HTML 5 App 的流暢度等等〉。
Read Full Post »
Posted in Groupon, Mr. Saturday, Web 2.0 on Jun 5th, 2011
最近很多人在談論網路的第二次泡沫, 因為 LinkedIn 等公司以非常離譜的價錢在 Nasdaq 上市, 這家公司 2010 年的淨利為 185 萬美金, 折合新台幣 5300 萬元, 但是根據最新 Nasdaq 的收盤價, LinkedIn 的市值大約是 2100 億台幣 一家一年賺不到一億的公司, 竟然有高達 2100 億台幣的市值, 本益比高達 1163 ! 回頭看看 Google 這家公司, 本益比: 20.3, 也就是說, 現在市場對於 LinkedIn 這家公司的看法, 認為它未來發展的潛力大概是 Google 的 60 倍 Google 的 60 倍 … ?
Read Full Post »
Posted in Apple, Business, Google, Mr. Friday on Jun 5th, 2011
台北市政府堅持蘋果跟 Google 必須提同 7 天的 app 免費試用下載期,不然他們會被罰款罰到死!?!?!? 我生活在台北,怎麼沒看到這條新聞!?
Read Full Post »
Posted in Business, Google, Mr. Friday, 專欄, 網路組織/科技公司 on May 29th, 2011
Google 在 26 日發佈的 Google Wallet 。簡單來說就是把信用卡的資料儲存在 Android 手機裡,付款時透過一個叫做 NFC 的晶片(全名是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跟收銀台感應就能直接完成交易。只要有手機,從此不用帶信用卡出門。
Read Full 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