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谷非矽谷
Posted in Mr. Holiday, 觀點, 關於網路產業 on Jul 9th, 2012
台灣本地的熱錢,來自硬體廠商者希望用軟體創造更大的利潤空間,但基本上他們熟悉的是硬體產業的財務,基本是生產管理、規模經濟,以銷售產生利潤。而來自非科技產業的熱錢,除非有更具說服力的方式,不然就是傳統財務評估。然而目前矽谷流行的軟體創業方式,前中期的財報並不會太好看,而要跑到後期,必須要有相當的風險容忍能力。
網路, 產業, 資訊, 觀察, 生活, 電影, 技術, 新知, 科技, 媒體, 趨勢, Web 2.0
Posted in Mr. Holiday, 觀點, 關於網路產業 on Jul 9th, 2012
台灣本地的熱錢,來自硬體廠商者希望用軟體創造更大的利潤空間,但基本上他們熟悉的是硬體產業的財務,基本是生產管理、規模經濟,以銷售產生利潤。而來自非科技產業的熱錢,除非有更具說服力的方式,不然就是傳統財務評估。然而目前矽谷流行的軟體創業方式,前中期的財報並不會太好看,而要跑到後期,必須要有相當的風險容忍能力。
Posted in Crowdsourcing, Mr. Saturday, 專欄, 觀點, 關於政治, 關於網路產業 on Jun 25th, 2012
當美國已經想到以「軟體」結合「公德心」來改善自己的社會和國家時,台灣剛好兩個都比較缺乏。所以我認為台灣要迎頭趕上這波「用軟體和網路改變政府」的熱潮,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台灣的軟體產業不發達,軟體從業人員的薪資比起硬體廠商的薪資差了不少,能夠發揮的舞台也很有限,這也連帶造成這些軟體從業人員得先考慮找到工作、填飽肚子,而不是先考慮參與 Code for America 這種富有理想性的行動計畫,很遺憾,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在這裡同樣適用。
Posted in Mr. Saturday, 專欄, 程式設計, 管理, 觀點 on Jun 11th, 2012
許多離開工作的人,對於自己的前公司沒一句好話,不是工時長、就是老闆賤,長期下來造成他們心中對於工作型態的刻板印象,認為工作就是這個樣子。
Posted in Mr. Monday, 專欄, 生活 on May 20th, 2012
不落於文字的智慧,是活在當下的智慧,是實踐的智慧。脫離了情境的知識,就如同風乾的標本一般; 你可以拍下當下的風景,但是你拍不下當下的微風。智慧是別人無法從你身上取走的東西,是你無法給予別人的東西,它是如此的獨特,卻又無所不在,只要你用心實踐。
Posted in Mr. Tomorrow, 經濟學 on May 18th, 2012
Mr. Tomorrow 在 MMDays Showtime 中寫過期貨之後,得到前所未有多的回應和電郵,發現大家對金融相關的題目很有興趣,所以一直想邀朋友來寫幾篇金融類的客座文章。結果客座文章找不到,卻找到一位寫手﹝笑﹞,就是以下這篇文章「希臘債券,剃頭及現值」的作者 — Ms. G’day. Ms. G’day 是Mr. Tomorrow 的好朋友,是MMDays 的新寫手,主要文章內容是經濟金融相關的概念和新知,希望她可以為MMDays 帶來不同的觀點,帶來更多元化的好文章呀。 請大家多多支持﹗ 希臘債券、剃頭及現值 Posted by Ms. G’day 希臘債券這東西,相信大家在不同的媒體上都聽過以及看過。我不是想在這裏強調投資它有多大的風險(圖)。我想說的是,在希臘債券重組的細節上,有些報導指出投資者要接受大概50%的剃頭比率,意思是要接受50%的名義賬面虧損。50%已經夠慘了,可是,還有其他的報導,說剃頭比率其實應是75%。50%怎麽會突然變成75%? 這25%的差距,正好說明了現值(Present Value)的重要性。讀過金融的朋友很可能在第一、二課就學過這個概念。現值的概念是這樣的 — 今天拿一百元總好過明年拿一百元 ,或者說,今天的一百元比明年的一百元更有價值(A hundred dollars today is worth more than a hundred dollars tomorrow)。
Posted in Mr. Saturday on May 17th, 2012
Posted by Sega Cheng (Mr. Saturday) 從小接受零和教育, 打敗同儕就是勝利 從小我們被教導要考第一名, 成績要比其他的小朋友好, 才有機會上好的明星學校, 邁向光明的前程, 台灣教育從小到大都不注重團隊觀念的培養, 老師和父母教導的, 全部都是零和的思想, 別人贏了, 就是你輸了, 別人第一名, 你就是第二名以後, 一翻兩瞪眼. 卻完全忽略其實這個世界有許多共創雙贏, 共創價值的機會, 並非所有事情都是你死我活. 這種深值人心的零和概念, 造成了許多台灣人才非常難以根除的一些刻板想法. 比如說, 台灣的菁英人才在選擇工作上, 最害怕的事情就是: 當別人問他在哪裡工作時, 他回答的是對方沒有聽過的一家小公司. 這對於很多菁英人才來說, 直接就是一個自尊心的打擊, 他們說出口的時候, 真的連自己都會覺得有點不好意思. 因為深植心中的零和思想, 讓他們覺得自己 “輸了”, 輸給那些在喊得出名字的大公司裡面工作的朋友同學. 所以幾乎所有台灣的頂尖人才, 都往最好的大公司去擠, 無論是本土或是外商, 一定要叫得出名字, 親戚朋友要聽過, 露出敬佩的表情, 才是好公司, 才代表我 “贏了” 同儕.
Posted in Mr. Friday on May 13th, 2012
上個月在看科技想要什麼的時候,裡面有些想法讓我自己很警惕。隨著網路與遠距溝通工具的發展,現在的資訊流通更快,一個新概念可以在數天數月之內傳遍全球,然後激發更多的點子,不斷的創造更多應用。現在的科技創新,是不斷的分享、溝通、合作,一日千里。知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發生什麼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