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經濟學者們頭痛的 is 和 should
Posted in MMDays 論壇, Mr. Tomorrow, 專欄, 經濟學 on Dec 29th, 2015
簡單來說,Positive Statement 是不包含價值判斷的句子,而 Normative Statement 則是有價值判斷的。
網路, 產業, 資訊, 觀察, 生活, 電影, 技術, 新知, 科技, 媒體, 趨勢, Web 2.0
Posted in MMDays 論壇, Mr. Tomorrow, 專欄, 經濟學 on Dec 29th, 2015
簡單來說,Positive Statement 是不包含價值判斷的句子,而 Normative Statement 則是有價值判斷的。
Posted in Mr. Tomorrow, 經濟學 on Mar 24th, 2014
這是我的一位朋友的文章,我們就稱她為 Ms. Christmas Eve 吧。本來這是她和別人討論服貿時的討論串,我看她反正寫了那麼多,就建議她把她的意見編成一篇文章好了。(對,懶惰的Mr. Tomorrow 又請朋友寫文章了) 自由行對香港也帶來很大的利益,只是大部份利益都流到有房有店有地的人手上。早前去Perth和當地的教授談話,他們也在抱怨礦業發展帶動小部份人富有,引致房價暴升,Mr. Friday 在之前的文章說過的加州也有這種情況。我不是要反對收入不均(不然我就變成共產主義者了,我指真正的共產,不是大陸那個以共產為名旳黨),而是我們知道收入分配會不平均時,在評論一個政策或一個協議的影響時就要把這個因素考慮在內。 好了,前言我說得太多了,以下是正文。 By Ms. Christmas Eve 318 號的晚上睡覺前,我躺在床上滑手機,看到許多同學下班後相約去立法院反對服貿倉促審查。我內心發出許多疑問「服貿?那是甚麼?不是 ECFA 的一部分嗎?ECFA 不是早在 09 年就簽完了嗎?」透過網路現場直播,我即時的收看了闖進立法院內學生們的一舉一動,緊張的氣氛讓躺在家中的我都感受到了。 318 太陽花學運持續了這麼多天卻還尚未有結果,為何爭執如此激烈、即便溝通也難以找到雙方皆可以接受的平衡點呢? 服貿協議很複雜,從法律上來說沒有一個法條能夠完全解釋服務貿易協定,不僅僅是過去沒有過類似的協議更因為兩國的曖昧關係。究竟我們應把此貿易協定當作「國內的事情」,以行政命令對待,還是當作「國與國之間的事」,得依據法律層級以備查案的形式通過審查呢?因為沒有法律根基導致各說各話。
Posted in Mr. Tomorrow, 經濟學 on Dec 19th, 2012
有一天我在麥當勞坐著等朋友,鄰座數名中學女生在一邊溫習經濟學(她們桌上都放了經濟學筆記),一邊高聲談論有關其他男生的事情,我也不算很用心竊聽她們的對話,因為我已經過了對這些話題的興趣的年紀(哭),但有一位女生的一句話引起了我的注意,她用稱讚的語氣說︰「XXX(某男生名字)打籃球有比較優勢呀。」 我立刻想起有些官員或傳媒自豪地說香港在什麼什麼產業方面有比較優勢。我不是要說他們說錯了,正如沒有上文下理我根本不可能知道那男生打籃球是不是真的有比較優勢。我想說的是,雖然比較優勢這個詞有「優勢」這兩個字,但比較優勢本來是一個經濟學的專有名詞,而這個專有名詞的解釋,並不是很優秀的意思,反而可以是帶有貶義。看到這兒,學過「比較優勢」這個概念的人大概已經知道我想說什麼了。如果沒有學過的話,讓我在這兒先簡單解釋之下。
Posted in Mr. Tomorrow, 經濟學 on May 18th, 2012
Mr. Tomorrow 在 MMDays Showtime 中寫過期貨之後,得到前所未有多的回應和電郵,發現大家對金融相關的題目很有興趣,所以一直想邀朋友來寫幾篇金融類的客座文章。結果客座文章找不到,卻找到一位寫手﹝笑﹞,就是以下這篇文章「希臘債券,剃頭及現值」的作者 — Ms. G’day. Ms. G’day 是Mr. Tomorrow 的好朋友,是MMDays 的新寫手,主要文章內容是經濟金融相關的概念和新知,希望她可以為MMDays 帶來不同的觀點,帶來更多元化的好文章呀。 請大家多多支持﹗ 希臘債券、剃頭及現值 Posted by Ms. G’day 希臘債券這東西,相信大家在不同的媒體上都聽過以及看過。我不是想在這裏強調投資它有多大的風險(圖)。我想說的是,在希臘債券重組的細節上,有些報導指出投資者要接受大概50%的剃頭比率,意思是要接受50%的名義賬面虧損。50%已經夠慘了,可是,還有其他的報導,說剃頭比率其實應是75%。50%怎麽會突然變成75%? 這25%的差距,正好說明了現值(Present Value)的重要性。讀過金融的朋友很可能在第一、二課就學過這個概念。現值的概念是這樣的 — 今天拿一百元總好過明年拿一百元 ,或者說,今天的一百元比明年的一百元更有價值(A hundred dollars today is worth more than a hundred dollars tomorrow)。
Posted in Mr. Tomorrow, 專欄, 經濟學 on Jan 3rd, 2012
不知道大家﹝特別是大學生﹞有沒有參加過一些心理學或是經濟學的研究所辦的實驗?很多時他們會請你到一個課室,在他們設定的環境下,請你答一些問題,做一些決定,或是玩一個遊戲之類,還會問你一些你的資料,最後完成整個實驗後你便可以得到一些金錢回報。 這種實驗方法在心理學的研究十分常見,而經濟學上應用這種方法也有不短的歷史,可是在普及度跟心理學相比還差很遠,在聖彼德堡悖論一文中提及的Kahneman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便是其中一個很有名的利用實驗研究經濟學及金融學問題的心理學家。而實驗經濟學在這數十年間發展很快,不單不斷借鑒 ﹝嗯,其實是抄﹞ 心理學家的實驗方法,也研究出各種實驗設計理論,以及發展出一些調整至更適合經濟學學科的實驗設計。 我今日要談談的是,一個在進行這些實驗時很重要的規則,就是「研究者不能欺騙實驗對象」。
在大家都在高呼佔領華爾街的一年,寫這種文章總是吃力不討好,可是MMDays不是一個寫討好文章的地方﹝無誤﹞,所以還是寫了。 有關金融市場的文章是想寫很久了,這次主要是因為看到有位佔領華爾街的支持者說要廢除股票市場,嚇了一跳,所以便選了這個題目。我個人相信那人只是99%中的1%,實際上很多人要爭取的都是改善金融制度規管之類的議題。但不論如何,很多電視劇電影也不斷告訴我們金融市場就是充斥著一大堆不事生產但又賺很多錢的人。我就希望由商品期貨的由來,解釋一下金融工具的作用,也說說為什麼這些人其實不是「不事生產」。金融市場由很多部份組成,可以寫股票,寫期貨,也可以寫樓市寫銀行寫保險,選期貨來寫是因為比較容易寫。找天如果有人說要廢除銀行制度時﹝應該不會發生吧﹞,我才寫一篇有關銀行的。XD 先說說商品期貨的由來,廣義來說,期貨交易就是我不單是要交易一件貨品,我還要把日期也包含在交易內。例如你在網站買了一部蘋果四代,網站說要一個月之後才給你,那就是一件「期貨」,因為你不是在買一部手機,你是在買「一個月後的一部手機」,有「期」,也有「貨」。 為了方便溝通,有些名稱要先說明一下,首先,理論上「現在」也可以算是一個日期,所以所有貨品都可以是「期貨」。不過,大家通常只會把將來付運的貨稱為期貨。而你在水果舖買可以立刻付款立刻收貨的四袋蘋果,應稱為「現貨」。第二,現代的期貨﹝futures﹞通常指在期貨交易所買賣的規範化合約,好像上述那些由買賣雙方定下合約交易手機的「期貨」,嚴格來說應稱為遠期合約﹝forward contracts﹞,在期貨交易所出現之前,商人早已經有遠期合約的交易了,大家可以當遠期合約是現代期貨的前身好了。下面的故事,都會由「遠期合約」說起。
Posted in Mr. Tomorrow, 經濟學 on Feb 9th, 2011
聽一位朋友說,香港科技大學的雷鼎鳴教授在一個公開場合被問及為什麼瑞典有著無微不至的福利制度,但經濟發展仍然良好,創意不絕,人們也沒有因為福利完善而使他們疏於進修?是不是代表以競爭,動機﹝incentive﹞為主的經濟學理論根本就不行? 雷教授對此問的確提出了一些他的見解,大概是指瑞典有它特別的優勢云云,這些見解我大部份都贊同,但這個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重點是,他始終沒有正面回答「這是不是代表那些理論就不行」這個問題。 事實上,瑞典﹝以及其他北歐國家﹞的個案在「福利制度如何影響經濟?」這種課題在經濟學上算是一個熱門的話題,因為它們的經濟表現和理論所預期的相去甚遠,多年來經濟學者和社會學者們都試圖找出箇中原因,到今天仍沒有找到一致的說法。當然雷教授可以發表他自己的看法,特別是如果他對這個具爭議性的課題有獨到的見解的話,更應向大家分享一下。但我覺得,直接說「一般的經濟學理論未能解釋幾個北歐國家的情況」也無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