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貼舊文兩則 – 搶賺台股?失落十年?
Posted in Mr. Friday, 新聞, 關於媒體 on Mar 5th, 2009
Posted by Mr. Friday 我不是Mr. Tomorrow,對經濟學的研究沒有那麼透徹。今天商業周刊一則『台灣史上最大經濟衰退──失落十年來了』〈原文連結在此〉,講得好恐怖,看得我膽戰心驚:
網路, 產業, 資訊, 觀察, 生活, 電影, 技術, 新知, 科技, 媒體, 趨勢, Web 2.0
Posted in Mr. Friday, 新聞, 關於媒體 on Mar 5th, 2009
Posted by Mr. Friday 我不是Mr. Tomorrow,對經濟學的研究沒有那麼透徹。今天商業周刊一則『台灣史上最大經濟衰退──失落十年來了』〈原文連結在此〉,講得好恐怖,看得我膽戰心驚:
Posted in Business, Mr. Friday, 專欄, 關於網路產業 on Mar 3rd, 2009
Posted by Mr. Friday 約莫 8 個月前,Mr. Monday 寫過一篇你不可不知道的 18 位改變網際網路名人,不過名單多是外國人,當時曾有網友寫道希望來一篇「台灣版」的。今天 MMDays 蒐集了幾位台灣網路界頗具影響力、形塑了你我普羅大眾上網行為的人物,與大家共享之。〈以下圖片皆從網路上搜尋取得,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謝謝〉 1. 盧大為 〈圖片來源:Intelligent Times〉 盧大為在 1997 年一手創立了奇摩站,打敗眾多競爭者,讓 Kimo 這個名字變成台灣第一入口網站的代名詞。在 Yahoo! 買下了 Kimo 後沒過幾年,盧大為離開台灣網路圈,成為大家口中的傳奇人物。
Posted in Blogger in Taiwan, Mr. Friday, Web 2.0, 網路新聞, 觀點 on Feb 27th, 2009
Posted by Mr. Friday (島耕作圖片轉貼自bestguy – 原來我是「全世界最不會做生意的企業客服」– 一個實際案例 ) 這篇文章是昨天「彎彎究竟會花落誰家?由一個噗引發的BSP搶人大戰」的後續。就在昨天早上,說錯話的bestguy〈無名小站社群經理〉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寫了「原來我是「全世界最不會做生意的企業客服」– 一個實際案例」,解釋了他發言的初衷:
Posted in Google, Mr. Friday, Twitter, 網路新聞 on Feb 27th, 2009
Posted by Mr. Friday 剛剛看到的消息,Google也已經有Twitter帳號了!才過了半天,就已經有一萬六千多名followers了。以後Google有什麼新消息,可能也會從這個地方發佈吧?有興趣的人也可以把google加為好友喔。
Posted in Blogger in Taiwan, Mr. Friday, Web 2.0, 網路新聞 on Feb 26th, 2009
Posted by Mr. Friday 事情是發生在昨天下午,彎彎在Plurk上丟了一個「噗」。沒想到這個噗,竟然成為當天網路上的熱門話題。原文是這樣子的: 乍看之下好像是很普通的一個噗,但…等一下,這個人是彎彎耶,她還需要繳VIP費?而她正在考慮換BSP的可能性?Oh my… god. 接下來呢,果不其然立刻爆出四百多則留言,建議彎彎可以轉往其他BSP,例如Pixnet、blogspot等等,就是不見幾個人建議彎彎留下來,有的人甚至開始搖旗吶喊了。 雖然彎彎本人似乎很低調,但是大家私下都稱她為部落格天后,自部落格觀察成立以來,彎彎就一直蟬連台灣區部落格第一名至今,在台灣部落格界可說是第一指標性的人物,甚至有人說彎彎即將破1億人次,請別再叫她部落格。像這樣的大戶如果換了BSP,肯定是頭條大新聞。
Posted in Business, Microsoft, Mr. Friday, 新聞 on Feb 24th, 2009
Posted by Mr. Friday 什麼,這種離譜的事情竟然發生了,而且是…Microsoft !? Microsoft上個月裁了1400人。對這些人來說,被裁員已經不是什麼好消息,現在居然接到前東家的通知,說是HR弄錯了,叫這些前員工要把「欠公司的」多的離職金吐回去?難怪有人會到Techcrunch爆料去… 另外,根據這篇文章的報導,去年第四季Microsoft賺了166億美元,但由於獲利比預期的少,所以未來18個月內打算總共要裁5000人,而上個月的1400人是第一波…
Posted in Mr. Friday, 圖書, 專欄, 旅遊 on Feb 19th, 2009
Posted by Mr. Friday 遇見《西班牙像一本書》,是一個很普通的週日下午。 那是2007年,東區的紀伊國屋。 舉目所及一整排的新書,像穿著嶄新制服亮相的衛兵。相較之下,這本書樸實地躺在邊邊的角落裡。 去年,在百忙的工作之中,我跟公司告假,請了兩個禮拜去德國玩了一圈。 秋天的德國,很美。去新天鵝堡那天,富森下了入秋以後第一場雪,清晨站在玻璃窗內,看著雪一片一片飄落。原本就如童話一般的新天鵝堡,更增添了浪漫色彩。 可是,美則美矣,總覺得還是少了什麼。 也許是我太過吹毛求疵了吧。兩週的時間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要玩遍德國,許多時候自然得囫圇吞棗地以極快速度瀏覽景點。科隆、紐倫堡、萊比錫,該看的景點,大致上都沒有錯過。但,總覺得還沒怎麼逛完就走了;當地人?沒聊到幾句。建築?看不太懂;博物館?更是被自認為沒什麼藝術細胞的我等跳過… 可是,其他人不也都這樣的嗎?我安慰自己。 回程班機的途中,我就在想,旅行之於我個人,意義在哪裡?對我來說,什麼樣的旅行才是有「不虛此行」的? 你看過了許多美景 你看過了許多美女 你迷失在地圖上 每一道短暫的光陰 你品嚐了夜的巴黎 你踏過下雪的北京 你熟記書本裡 每一句你最愛的真理 卻說不出你愛我的原因, 卻說不出你欣賞我哪一種表情, 卻說不出在什麼場合我曾讓你動心 說不出離開的原因 陳綺貞 《旅行的意義》 每個人都有自己旅行的意義。陳綺貞的心情,或許跟戀愛有關。而我,在看完《西班牙像一本書》後,找到我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