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Google, Mr. Saturday, Web 2.0, 專欄, 網路新聞, 關於網路產業 on Mar 13th, 2008
Posted by Mr. Saturday 「YouTube 是一個影音平台,要看影片就得叫使用者自己連到 YouTube 的網站去。」這件事情在使用者可以把 YouTube 的影片嵌入到自己的網頁上之後,早已經不是事實,現在網路上到處都可以看得到網路出版者或是部落客把 YouTube 的影片透過簡單的 HTML 標籤引用到自己的文章內容去。然而各位是否注意過,除了把影片拿到 YouTube 以外的地方嵌入讓大家看之外,瀏覽者在 YouTube 以外的地方似乎跟影片本身沒什麼互動性可言,也就是說,如果瀏覽者想要對影片留下一些回應或是評價,就真的只能自己連到 YouTube 網站中這支影片的連結,才能進行這些動作。 現在情況完全改觀了,Google 今天在 Google Code 上面發表了 YouTube APIs and Tools,可以讓 YouTube 的影音平台整個開放出來,現在 YouTube 不再只是一個使用者的目的地,它已經變成一個徹底的網路服務。對於網路上的開發者們而言,可以透過這一套工具和 API 存取 YouTube 上面所有的影片和 YouTube 這個平台本身,簡單來說就是開發者現在可以掌握 YouTube 上面所有的影音內容,自由地去使用,而不再只是把影片嵌入自己的網頁這項簡單的功能而已。對於使用者而言,這就意味著他們在每個地方看到的 YouTube 影片,現在有了更強的互動性,可以直接留言或是留下評價,不需要再連回 YouTube 做這件事情,這些資料會透過這些 API 自動地傳回 YouTube 做彙整的動作。簡單舉例來說,網站開發者現在可以透過 API 做以下事情:
Read Full Post »
Posted in Research, Web 2.0, 客座, 影片 on Mar 12th, 2008
回顧YouTube的技術障礙為何吧!其一開始使用Apache伺服器(3、4 個月後不敷使用,改用Lighttpd),腳本語言使用Python,作業系統是Linux SUSE版本,資料庫使用MySQL,Flash 使用Flash 7的 Sorenson 編解碼技術(現行多數影音網站都已經改用flash 8的on2 VP6技術,解析度更好而且壓縮更佳,這也是為何YouTube相對來說比較糊,看比較)。除了Python可能在台灣比較不普遍,其他都是許多網站都在使用的工具。所以他們的技術障礙在哪裡?YouTube工程部經理 Cuous Do在西雅圖 Google tech talk談到 YouTube Scalability時,說他們致勝原則就在於Keep it simple,不用需要酷炫的新技術或是硬體,因為這樣一旦出問題,找不到資源可以解決,就算有,也會非常貴。使用Apache、MySQL的原因就是這個,它們發展很成熟、許多免費的套件,也有很多論壇討論,又免費。Do說當他們在應徵工程師時,都會問一個問題:「為何Python夠快?」因為Python的執行速度並非最快,但是比起程式的執行速度,他們花更多時間在等待等待資料或其他的事情,但Python是一個修改夠快的程式。因此問題的「重點在於『夠 (enough)』,而不在於『好』」
*Flash 7 Soreson Spark 在2003.9 就已經釋出,Flash 8 on2 VP6 2005.9 釋出,YouTube則是於2005.2成立,大量影音網站的出現也是在2003-2006年間。
其實他們的競爭障礙在於不斷的Build- Design- Test的快速循環 與 堅持 。
Read Full Post »
Posted in Mr. Thursday, Research, Web 2.0, 網路新聞, 電腦科學 on Mar 11th, 2008
Posted by Mr. Thursday Read Write Web提到了一個問答系統 eeggi,使用者可以在上面用自然語言問句,來尋找答案,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這邊觀看約4分鐘的DEMO。eeggi可以區分同義字,並且根據問句的上下文來判斷回傳的答案,並且會把語意上真正相關的結果整理在一起回傳。文章中還提到了eeggi會依照發現的繼承關係,自動套用相關的屬性,譬如說Mary是一位女孩,那麼女孩相關的屬性就會自動列入搜尋範圍。不過這卻也讓我想到了算是人工智慧裡面一個知識表達還算有名的問題。 這個問題是甚麼呢?首先我們先提一下古老以前亞里斯多德提出了一種邏輯推論法,叫做三段式論證。三段式論證舉個例子如下: 1. 人都會死 (Men are mortal.) 2. 拿破崙是個人 (Napoleon is a man.) 3. 所以拿破崙會死 (Napoleon is mortal.) 不知道各位是否看出三段式論證的規則了呢?就是第一行先論述一整個類別的性質,地行行列出某個事物屬於這個類別,第三行就是結論,也就是這個事物具有第一行類別提到的性質,或是說這個事物繼承了這個性質。 不過後來研究人工智慧的學者,喜孜孜地想要應用到知識表達的邏輯系統裡面的時候,卻發現有個反例,舉例如下:
Read Full Post »
Posted in Mr. D-Day, Web 2.0 on Mar 9th, 2008
Sphere 提供的服務其實相當簡單,只要是網站或部落格的都可以申請安裝 Sphere 提供的 Widget 元件,包括了關聯性的內嵌式連結(Contextual Embedded Links)、關聯性的文字顯示(Contextual Widget)、關聯性的影片顯示(Contextual Video),Sphere 會藉由它們自有的演算法去分析安裝有這些 Widget 的網頁的內容,然後從資料庫中找出內容相關性高的資訊,提供給正在觀看這些網頁的使用者,於是,對於正在閱讀某個新聞的使用者,就可以很快的發現有其他網站也在聊這個話題。因為資訊已經擺在眼前,只要輕輕一點就可以看到,比起讓使用者自己到搜尋引擎用關鍵字搜尋,這樣的訊息散佈管道更容易引起使用者的共鳴,挑起他們持續閱讀相關話題的興趣,我認為 Sphere 的方法蠻符合人性化的需求,在很多情況下,除非使用者真的對這個話題非常好奇,否則,會提起勁來自己查詢的機會其實相對來說會小很多,不是嗎?
Read Full Post »
Posted in MMDays 公告, Web 2.0, 關於網路產業 on Mar 8th, 2008
我們醞釀了 Wedex 想法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我們希望大家能夠一起來做這個事情,一起來 index 網路上面的服務,而有了這個黃頁簿之後,對於大家或是後進想要發展網路服務,在第一步上面都可以說是幫助甚多。因此,在 Survey 各種方案之後,我們覺得 Google Sites 的服務最適合來做這件事情。
Read Full Post »
Posted in Mr. D-Day, Web 2.0 on Mar 7th, 2008
「霹靂車,尖端科技的結晶,是一部人性化的萬能電腦車。出現在我們這個無奇不有的世界,刀槍不入,無所不能」,相信五、六年級生對這句台詞應該都感覺相當熟悉,這部在霹靂遊俠影集中被李麥克稱為 “夥計” 可以和人直接交談,在這個年代可以說是代表著人們對於未來人性化科技發展的期待,也因此隨著資訊科技不斷的演進,語音辨識的技術發展也日益成熟,這次 Jott 把這項技術也帶進了 Web 的世界,於是雖然我們依然沒辦法擁有一輛會說話的車子,但是至少我們已經可以透過手機跟 Jott 溝通,把語音轉成文字訊息記錄下來,這跟李麥克老是喜歡在危急的時候用手錶呼叫 “夥計” 是不是也相去不遠了呢。
Read Full Post »
Posted in Business, Mr. Today, 客座, 文化, 管理, 美學, 觀點 on Mar 6th, 2008
「文化很重要 ( culture matters) 」的論點,如果是出自文化評論家,可能是老生常談。但是,如果出自哈佛商學院競爭力大師波特( Michael Porter),則會令許多人感到意外,波特從競爭力出發的文化觀,正是台灣現階段經濟發展所需要的 : 支持創意與創新的社會價值觀,也就是支持「美感經濟」所需的「經濟文化」。
「經濟文化」,也就是指的是日常經濟生活中的「態度、信仰與價值觀」,會影響經濟發展與產業競爭力。這並不是大師年紀大了,想談些公益性的管理觀點,文化影響競爭力,是他一貫的立場,只是隱於競爭力與產業群聚觀點的背後,文化人沒太大的興趣談競爭力,經理人讀了,但讀到背上(我媽的說法),沒看見文化的重要性。
Read Full 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