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 Search 功能上線 – 看看誰在 Twitter 上討論你?
Posted in Mr. Friday, Twitter, 網路新聞, 關於網路產業 on Mar 6th, 2009
Posted by Mr. Friday 剛剛在mashable上面看到的消息,Twitter的搜尋功能在昨晚正式上線了。 網址…非常的好猜,看過xdite這篇文章的人應該沒幾秒就猜得出來。沒錯,就叫做http://search.twitter.com 。
網路, 產業, 資訊, 觀察, 生活, 電影, 技術, 新知, 科技, 媒體, 趨勢, Web 2.0
Posted in Mr. Friday, Twitter, 網路新聞, 關於網路產業 on Mar 6th, 2009
Posted by Mr. Friday 剛剛在mashable上面看到的消息,Twitter的搜尋功能在昨晚正式上線了。 網址…非常的好猜,看過xdite這篇文章的人應該沒幾秒就猜得出來。沒錯,就叫做http://search.twitter.com 。
Posted in Mr. Saturday, 觀點, 關於媒體 on Mar 5th, 2009
Posted by Mr. Saturday Mr. Friday 的前一篇文章剪貼舊文兩則 – 搶賺台股?失落十年?讓我有感而發,於是寫下了這篇文章。 幾年前在唸書時,我曾經在自己的 Gmail 信箱收到一封郵件,寄件者是一個我完全不認識的神秘人,信件的內容很簡單:三天後的 NBA 球賽,金州勇士隊會獲勝。三天後打開電視,金州勇士隊還真的獲勝了。過了幾天,同樣一個寄件者又寄來了類似的信件,這一次是說:兩天後的 NBA 球賽,爵士隊會落敗。我兩天後又好奇地打開電視,沒想到爵士隊真的輸球了。而就在球賽結束的當天晚上,我又收到了同樣的信件,內容是說:紐約尼克隊的下一場比賽會輸掉。於是幾天後我又看了尼克隊的比賽,很意外的是,尼克隊不但沒有輸掉比賽,而且還大勝對手。不過奇怪的是,這一場球賽過後,我就再也沒有收到類似的信件了。但是也因為如此,我已經明白了這幾封郵件是怎麼一回事。
Posted in Mr. Friday, 新聞, 關於媒體 on Mar 5th, 2009
Posted by Mr. Friday 我不是Mr. Tomorrow,對經濟學的研究沒有那麼透徹。今天商業周刊一則『台灣史上最大經濟衰退──失落十年來了』〈原文連結在此〉,講得好恐怖,看得我膽戰心驚:
Posted in Business, Mr. Friday, 專欄, 關於網路產業 on Mar 3rd, 2009
Posted by Mr. Friday 約莫 8 個月前,Mr. Monday 寫過一篇你不可不知道的 18 位改變網際網路名人,不過名單多是外國人,當時曾有網友寫道希望來一篇「台灣版」的。今天 MMDays 蒐集了幾位台灣網路界頗具影響力、形塑了你我普羅大眾上網行為的人物,與大家共享之。〈以下圖片皆從網路上搜尋取得,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謝謝〉 1. 盧大為 〈圖片來源:Intelligent Times〉 盧大為在 1997 年一手創立了奇摩站,打敗眾多競爭者,讓 Kimo 這個名字變成台灣第一入口網站的代名詞。在 Yahoo! 買下了 Kimo 後沒過幾年,盧大為離開台灣網路圈,成為大家口中的傳奇人物。
Posted in Blogger in Taiwan, Mr. Friday, Web 2.0, 網路新聞, 觀點 on Feb 27th, 2009
Posted by Mr. Friday (島耕作圖片轉貼自bestguy – 原來我是「全世界最不會做生意的企業客服」– 一個實際案例 ) 這篇文章是昨天「彎彎究竟會花落誰家?由一個噗引發的BSP搶人大戰」的後續。就在昨天早上,說錯話的bestguy〈無名小站社群經理〉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寫了「原來我是「全世界最不會做生意的企業客服」– 一個實際案例」,解釋了他發言的初衷:
Posted By Mr. Thursday 現在網路上有許多相片服務網站,像是Flickr、Picasa、以及各類相簿空間網站。基本功能通常都是上傳相片,分享給朋友,增加註解或標示人名地點等等。今天想要提出來的,則是拼圖功能的構想。為什麼要拼圖呢?我想分為幾個部分來探討,簡單來說,對使用者可以有趣味和社交的功能,對電腦來說可以有類似 reCAPTCHA 的學習看懂圖片的功能,對於平台提供者來說,也許是另外一種服務搭配廣告的模式。 接下來讓我們先回想一下一般拼圖遊戲的規則。通常就是一張圖,然後在電腦上面,可以用電腦自動切割成很多片。每一片拼圖之間,都會有一些凹凸的部分,作為使用者拼圖的線索。因此無論是風景照片、人物照片、商品照片,都可以先用電腦切割,變成拼圖遊戲。不過接下來,也許還可以有一些變化。
Posted in Little Ms. Happy Birthday, 圖書, 專欄, 文化, 觀點 on Feb 19th, 2009
Posted by Little Ms. Happy Birthday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奈波爾 (V. S. Naipaul) 最近授權 Patrick French 寫他的傳記;<世界如斯>(The World Is What It Is)。很多人都說奈波爾早該拿到諾貝爾獎,只是因為他私德的問題,讓評審遲遲到 2001 年才頒給他文學獎。大學的時候看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大河灣,深深被其中尖刻寫實的描寫而感動。整個故事描述白人移民在南非種族隔離制度改變後的社會,失去特權卻也回不去原本的國家,如何面對革命政權。就像被河流沖帶的水草,沒有根也沒有歸屬的悲哀。 奈波爾就像大河灣裡描述的主角,無法找到是和自己的族群認同。從小生長的非洲島嶼千里達,位在非洲與印度之間,又是英屬殖民地,所以島上有印度移民、非洲本地人、白人英國殖民者。奈波爾的家族來自印度,他卻生長在千里達,並到英國去唸書。所以奈波爾一直缺乏族群的認同感,到哪裡都沒有辦法稱為家鄉。印度人把他視為移民者、千里達本地人認為他是外來者、英國人也看不起他。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矛盾的處境,讓奈波爾人格扭曲,爭議性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