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跨入新聞業:Google News的緣起 2006年1月23日,Google News的創辦人Krishna Bharat,興奮的在Google部落格上宣布:”我們要把Google News從Beta測試版,正式升級成正式版了!” Google News出現於2002年,構想來自於Krishna Bharat前一年的”Story Rank” 演算法。沒錯,這名字跟Google搜尋的Pagerank有異曲同工之妙。Pagerank是把每個網頁的重要性打分數的演算法,而Storyrank則是幫每一則新聞的重要性打分數。 Storyrank的理論基礎是:越重要的新聞,會出現在越多家新聞網站裡面,隨後依討論熱度的消逝,新聞量逐漸遞減。Google News於是去觀測眾多新聞網站的來源,將新聞作分類,並根據其相關新聞文章的量,自動決定”誰是現在該放在頭條的熱門新聞”。 Google News美妙的地方在於,它巧妙的整合各家新聞網站的編輯智慧,做出不需要人為介入,也能自動決定頭條新聞整合網站。相較於Google News的自動化,絕大多數的線上新聞網站,直到今天都還是需要編輯人工決定那些新聞可以上頭條。 不過,我相信創辦人Krishna Bharat所預料不到的是,在Google News推出後的幾年,Google News連番遭遇挑戰,不但遭到全世界各地的新聞社撻伐、起訴,2009年甚至被美國新聞集團(News Group)用”剽竊”、”寄生蟲”等字眼侮辱,並導致一連串的口水戰。 要弄懂報業為何如此討厭Google,我們必須重頭說起。
Category Archive for '關於媒體'
未來的雜誌該長什麼樣?
Posted in eBook, Mr. Friday, 圖書, 專欄, 網路新聞, 資訊視覺化, 關於媒體 on Feb 18th, 2010
兩天前,Wired雜誌宣佈和Adobe合作,宣佈即將推出新的”Wired Reader” — 一種新的Wired雜誌閱讀軟體。唔,這個名字翻得太爛了,我寧可說他是:下一代的電子雜誌。 要說效果十分驚人嗎?也許對某些人來說是的,但是我看了以後卻有一種“沒想到這麼快就來臨了啊…“的感覺。 影片中這個彷彿是為Apple iPad量身打造的應用程式,事實上是用Adobe AIR寫的。根據Chris Anderson(Wired雜誌總編)與Adobe自己的聲明,這個閱讀軟體已經在Windows、Linux、Mac上順利執行,而且(理論上)可以在Android裝置、Apple iPhone、Apple iPad閱讀。換句話說,就是什麼裝置都可以啦!
簡約,但是不簡單──談The Big Pictures與feedly的感動,兼聊iPad
Posted in Mr. Friday, 專欄, 美學, 關於媒體, 關於設計 on Jan 28th, 2010
UI設計在台灣的網路界似乎不是很熱門的話題,許多新創網站,強調的都是自己在商業模式或是技術上的創新,鮮少強調自己是在UI方面作了什麼創新。坦白說,我自己寫網站,介面部分也常是弄得零零落落,好像沒什麼資格談這個〈汗〉。但…許多人也沒發明Mac,卻也在談操作Mac時他們的感動,那我想,僅以一個使用者的角度,談好UI給我的感動,應該不為過吧? 我想要與大家分享兩個網站。這兩個網站的特點是:它們在「功能」上都沒有特出之處。它們的功能,其他網站早就做過了,甚至連內容也不是自己原生的,它們所作的,僅只是改進原本的UI,如此而已。然而僅只是修改UI,我第一次使用時卻真的有感受到感動──同樣的功能,竟然可以做到這樣!這兩個網站,就是標題所寫的:The Big Picture與feedly。 Members of the public enjoy a late afternoon walk on the frozen Lake of Menteith, on January 4, 2010 in Scotland. (Jeff J Mitchell/Getty Images) ↑摘自The Big Pictures──《Fire and Ice》原圖是1024×768,此為縮圖
在「么么人」的背後…「網癮戰爭」的故事
Posted in Mr. Friday, 娛樂, 影片, 網路新聞, 關於媒體 on Jan 25th, 2010
前幾天在Yahoo!奇摩新聞,有一篇文章被網友推薦了超過一千六百次,內容是這樣寫的:
強烈建議NCC,立法規定『新聞記者報新聞前需要先上網搜尋一下關鍵字』!
Posted in Mr. Friday, 新聞, 關於媒體, 關於政治 on Dec 3rd, 2009
註:本文參雜作者個人主觀意見,請慎入 今天轉電視的時候看到這則新聞,我非常傻眼。我想,也許該討論一下,是不是應該請NCC立個法,規定『新聞記者報新聞前需要先上網搜尋一下關鍵字』? 中科四期到底是什麼,我想絕大部分的人可能都沒聽過。沒聽過沒關係,現在有一個東西叫做『搜尋引擎』,只要在網站上的搜尋框打入關鍵字,就會有相關結果跑出來。中科四期聽起來真是彰化人的福音!來查一下這到底是什麼… 咦?查出來的結果怎麼完全跟報導不一樣?
在虛實整合之間──關於《動新聞》的幾點延伸感想
Posted in Mr. Friday, Plurk, PTT, 專欄, 新聞, 網路新聞, 關於媒體 on Nov 28th, 2009
這兩天台灣有一個討論得很熱烈的話題,就是關於蘋果日報的動新聞。不過這篇不是要討論它的內容,而是對這整個動新聞概念的幾點想法。〈自我揭露:壹傳媒當初有找部落客去發表會,不過我沒去,因為當時人不在台灣〉
2009 World Media Summit梅鐸發言觀後感
Posted in Business, Mr. Friday, Web 2.0, 專欄, 新聞, 關於媒體, 關於網路產業 on Oct 13th, 2009
Posted by Mr. Friday 前幾天,全球媒體高峰會〈World Media Summit〉在北京舉行,幾乎全世界所有的重要媒體都到場了。一如以往,媒體大亨梅鐸的發言總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從事後媒體的報導看來,他的談話大概有兩個方面的解讀: Pay for the content!有價值的新聞不應該是無償放在網路上供人瀏覽。傳統媒體面對快速成長的網路世界動作或許緩慢,但面對這些有『內容偷竊癖〈kleptomaniac〉』的網站,新聞媒體不應該再坐視,否則最後付出代價的會是在座的新聞媒體業者。 北京當局想要打造一個世界級的新聞媒體,藉此增強在國際間的形象與影響力,梅鐸本人十分期待接受來自中國的媒體競爭,但是中國本身的盜版猖獗,加上本身競爭環境相當封閉,中國媒體真的準備好要進軍全世界了嗎? 關於收費的問題,之前MMDays討論過很多次,最近的一次是在豁出去了? 媒體大亨梅鐸 (Rupert Murdoch) 旗下新聞網站將全部收費這篇討論過。從傳統的觀點來看,好的內容本來就應該可以收費,可是網路時代哪有人在收費的?使用者已經習慣從網路上獲得免費的資訊。這導致好內容的產出者很難獲利,難怪梅鐸頻頻出招,硬是希望逆轉網友行為,改成內容收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