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Mr. Happy Day, 關於教育 on Dec 25th, 2015
「老師」的地位隨著資訊工具的發達,其角色也慢慢從「教知識」變成「教思考」。如何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獨立思考」、「溝通表達」等「創新能力」或「創造力」反而更行重要。然而,由於「創新能力」與「創造力」的多元與易變的本質,即便在商業報導中常被用來概括性地描述科技發明或行銷創意的成功因素源頭,但如何定義與衡量其在教育現場的操作實況仍未被廣泛且有系統的紀錄。筆者在此推薦五個國內外探討並紀錄創新老師的影像故事的網站,並分享個人觀察。 美國案例1 教育理想國(edutopia.org): 在堪稱最具創新能力的加州,電影巨擘喬治魯卡司堅信影片對人類的改變,他也期待影片能夠改變教育,因此贊助成立了教育理想國(edutopia)。該平台採用影片故事紀錄與解析成功的教學現場,並透專家、夥伴教師、研究團隊,定位出教育的趨勢與潮流,成為美國兩百萬教師的教學點子的來源。前執行長暨資深顧問陳德明更是將其十多年深入美國各地學校的訪查集結成書『教育理想國:如何善用媒體、科技與創意,讓每個孩子都愛上學』,將美國各地先進且成功的教學方案用文字以及影片方式介紹給對於改善教學現場有熱忱的老師與行政人員參考。期能結合影片與各種便利的數位工具提升教師的工作效率與學生學習的興趣。 美國案例2 教師頻道(teachingchannel.org): 比爾蓋茲贊助成立的教師頻道(teaching channel) 旨在提供教師一個線上的自我提升平台。該網站提供教師上傳課堂錄影,並由專業教師或專家提供意見。有點像台灣在『翻轉教室』風潮後的觀課,不過等於是打破地理上的藩籬,讓老師更能得到適當且及時的協助。 台灣案例1 台灣多媒體創意教學協會 (http://www.tmct.org/): 將台灣國中小得獎的的創意教師教法紀錄上傳分享,並整理更新最新創意教學網站資料。 台灣案例2 關懷台灣文教基金會 (YouTube: 熱血老師 翻轉學生): 關懷台灣文教基金會在李濤大哥的帶領下,特別關切台灣教育問題,並期望透過凸顯台灣教育現場有笑有淚的感人影像故事,幫台灣老師找回原初的熱情與動力。 台灣案例3 翻轉教育 (http://flipedu.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於2015年成立翻轉教育網路平台,雖不像前兩個網站本身產出以老師為主角的影像故事,但是資訊的更新流通速度快、討論聚焦,且版面清晰、理念明確,是紛雜的教育網路資訊中的一股清流。 簡單彙整以上五個網站,也歡迎讀者與筆者分享您覺得值得被紀錄的創新老師故事。
Read Full Post »
Posted in Mr. Valentine's Day, 觀點 on Dec 23rd, 2015
一向滿喜歡看 Paul Graham 先生的 essays。在 Paul 的眾多傑作之中,因為筆者本人浪跡天涯 (土生土長台灣人但是在大學畢業之後共住過台灣以外四國五城市) 的關係,對 Cities and Ambition 一文有特別深刻的感觸。本文算是對 Cities and Ambition 一文 (以下簡稱 CAA) 的個人加註。沒有看過 CAA 一文的讀者,建議可以先略讀一下這篇很 inspiring 的文章。跳過不看也沒關係,筆者在之後幾段會總結該文的重點。另一個特別想寫 CAA 的原因是,該文所著墨較多的幾個城市 — 美國劍橋市、美國舊金山灣區 (在本文中時與矽谷一詞互用)、法國巴黎,筆者剛好都有居住的經驗。 CAA 一文的主旨有幾點:首先,儘管人類已經進入了數位時代,physically 住在哪裡卻仍然是讓人意外的很重要。因為城市的「頻寬」很大,她能夠用種種細微的方式來 motivate 你的志向。第二,一個城市通常會集中傳達某種特定的訊息:例如 (對 Paul 來說) 紐約的訊息也許是,你必須變得更有錢;華盛頓 DC 的訊息也許是,你必須變得更有權力。最後,Paul 本人對於目前世界上何處是 intellectual capital 這個議題很有興趣,他比較了幾個地方,然後他的結論是美國劍橋市是當今世上的 intellectual capital,因為該地方主要訊息是,你必須變得更聰明 (you should be smarter). 矽谷有點意外的不被 Paul 認為作 intellectual […]
Read Full Post »
Posted in Mr. Sunday, 專欄, 管理, 關於網路產業 on Dec 20th, 2015
什麼是最基本生存的方法跟做法呢? 我想這些都是因為競爭的環境,會一直改變,以我這一年的心得,影響最深的就是雷軍提出來的成功七字訣「專注、極致、口碑、快」。 這些概念,在內地公司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與實行,而且行之有年,但是大多數的台灣公司可能還渾然未覺,甚至無法理解這裡面的價值在那裡。
Read Full Post »
Posted in Mr. Saturday, 專欄, 管理, 關於網路產業 on Dec 19th, 2015
創業其實並非浪漫的事情,我在無數公開場合都開玩笑說:「當初要是想得很清楚,應該根本就不會創業了!」創業路上要解決的問題很多,我把幾個重要的事情列出來,如果你覺得這幾件事情都搞定了,那就創業,如果沒有,那就再想想,畢竟人生這麼美好,你為什麼要創業呢?
Read Full Post »
Posted in Mr. Monday, 專欄, 管理, 關於網路產業 on Dec 14th, 2015
昇陽共同創辦人兼矽谷投資人維諾德.柯斯拉(Vinod Khosla)所說:「你打造的團隊, 就是你打造的公司」 。因此在創業中, 最應該重視的因素, 也是最能夠控制的因素, 就在於團隊的建立 。
Read Full Post »
Posted in 觀點 on Dec 21st, 2014
九合一選舉落幕了!台北市由政治素人柯文哲席捲85萬票,寫下歷史。這場選舉被稱為年輕人參與度最高、新媒體影響力史上最大,傳統媒體影響最小的選舉,也敲響青年力量在傳統政治場域,確實發揮影響力的樂章。 緊接著,12月中,剛成為亞洲首富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來台演講。雖然台下坐的滿是台灣最成功的企業家及政界人士,馬雲開宗明義: 創新是年輕人的事情,儘管有些老企業家可能幹得不錯,但總體來講,年輕人會幹得更好,「我曾經跟金庸先生探討過一件事情,常在他的小說裡面發現,年紀愈大的人武功愈高,我覺得這是違反規定的,我們應該把機會給年輕人! 」 這樣的氛圍,讓人想起不久前一場短短幾十分鐘的論壇,每每想起場景,不免感觸,不吐不快。 10月底某個周間下午,在台北的遠東飯店三樓,台灣知名媒體舉辦兩岸高峰會,現場操著大陸口音的聽眾不少,混雜著西裝筆挺,台灣的企業主管及學者。 那場論壇嘉賓是來自廈門的美圖網/美圖秀秀董事長蔡文勝,與台灣創業加速器App Works之初創投創辦人林之晨,主持人則是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 對談的賣點在於,一位是見證大陸互聯網崛起黃金十年的天使投資人蔡文勝,一位是台灣技術研發重鎮工研院領導人蔡清彥,另一位則是扮演台灣年輕創業世代的林之晨。 常常兩岸跑的蔡文勝,他先鏗鏘有力地指出台灣四大不足: 第一,台灣重視服務,輕視創新,台灣講究服務及管理的行業都做得特別好,例如餐飲、代工製造業,但是對於產品創新、品牌創新非常薄弱。 第二,台灣比較重視工業,輕視互聯網,在互聯網領域沒有任何大的突破。 第三,台灣重輩分,輕視人才。在台灣,一個年輕人出來,從科員做起,等到要做副總經理,已經過了二十幾年了,但是在互聯網時代,應該讓有能力的人出頭,而不是比誰資深。 第四,台灣重視規則,忽視效率。不管是之前投資遊戲公司,或是近來美圖公司要到台灣,申請許可之繁瑣,沒有半年辦不下來,蔡文勝批判這樣的效率都非常不利於創業生態的發展。 就在這段批評指教之後,不太確定主持人、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出了什麼狀況,正要介紹林之晨出場時,在台上停頓近20秒鐘,一邊翻找手上四、五張提點的書面資料,現場一片靜默,空氣彷彿凝結…。
Read Full Post »
Posted in Mr. Fool's Day, 生活, 觀點 on Dec 19th, 2014
在設計的學習過程中,我發現要突破創新最困難的就是,問對問題。2014年,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發生了很多事情,我試著想想,藉由這些議題的探討與反思來檢討自己,問問自己是否有變的更好,在這邊與大家分享。 在檢視候選人時,你是否也曾從中發現自己的缺點? 2014年末最精彩的選舉,柯P與連勝文的故事,有很多可以做為借鏡的地方,不管是連勝文的傻;還是柯P的直言直語,選舉過後都有許多事後諸葛的熱烈討論,但在這邊我想特別強調的是柯P做為重症醫師的一項特質──承受「不確定性」的能力。 這項特質帶給我許多反思,曾經一起工作的夥伴可能感覺的到,我非常喜歡把事情一條一條列下來,想像工作完成的過程與可能產出的結果,這樣的工作方式在我開始經營自己的設計工作室時有了很大的不同,因為承接專案的關係很容易遇到各式各樣的人,這些擁有專案需求的決策窗口通常不只有一個,其需求的變異與不確定性更是非常高,這樣的現象常常影響到工作室團隊的心情與工作效率,因為執行狀況不如預期的結果,也常常會刺激情緒的波動,進入惡性循環。 因此我正試著練習與認識「不確定性」的感受,如果你也遇過上面所說的這種狀況,也許是你對於不確定性的擔心和煩躁造成的。不知道你從候選人中看到怎麼樣的自己。 財富充裕的頂新魏家,仍選擇使用餿水油,道德與利潤是艱難的選擇? 非常剛好的在頂新爆發餿水油之前,我們正在為他們提供設計服務,所以對這件事情非常印象深刻,說實在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的國家,很讓人感傷,同時間我也希望自己,未來盡量不要去壓縮勞力密集的生產成本。 然而在這個看似簡單的反省背後,我也確實的發現要做到這件事情有多麼困難,以自身經驗來說,產品開發設計的同時,也進行成本的評估和詢價,在估價、砍價的過程中不斷檢視自己的判斷,聽完報價後第一時間會自然而然的感覺成本太高,然後卻又聽到工廠老闆述說近年來接單量越來越少,說起來真是諷刺,我們開始考慮薪資較低的員工;免費的實習生或者是到大陸生產,壓縮別人的價值好像簡單許多,說到這邊很慶幸上面這些事情都還沒發生,設計師被訓練的最好的應該就是同理心吧,明年度我們將會找到更好的營利方式,並藉由設計的價值找到該有的利潤,堅信利人利己的道德可以帶我們走向困難但是美好的道路。 那天太陽花遊行,有沒有去參加呢? 我不知道是義務還是受感動了,因為黑箱議題的激起,讓我深刻了解到政府的利益關係,但更讓人記憶深刻的是那天現場靜坐的氣氛,第一次感受到群體信念一致的力量,我試著回想那個時候的心情,並且這麼說,未來如果可以更好,想必是政府與人民間的互信與理念一致造成的,除了大罵政府,也應該分享支持好的觀點,我們應該試著多了解政府,好的與壞的。 大家好我是Hank,我和夥伴Maxwell今年年初開始我們的工作室Hank and Maxwell Design Studio,如果你有興趣很高興與你認識。
Read Full 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