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by Little Ms. Happy Birthday 最近看了幾本對岸的作品,發現一個共通點就是題材背景都是文革知青下鄉。狼圖騰、藏獒、甚至是盜墓始祖鬼吹燈,多多少少都提及這一段過程 文化大革命到今天即使連中共當局也不得不承認是錯誤,當年紅衛兵攻擊的知識份子、被迫下鄉勞改的知識青年,現在已經都是中壯年甚至步入老年了。沒有想到這場文化上的浩劫也留下來文化的貢獻。沒有這麼一場驚天動地的政治變動,城市裡、學校裡的知識份子不會到西藏、蒙古這些偏遠的地方一待就是好幾年。 如今到他們老了、思考沈澱了,倒反芻出文化的思考來,狼圖騰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Category Archive for '圖書'
龍族 – Dragon Raja
Posted in Little Ms. Happy Birthday, 圖書, 專欄, 小說 on Apr 10th, 2009
Posted by Little Ms. Happy Birthday 祝你幸福,歸來時猶如離別,笑顏常在…… 三四天一口氣看完了十二本龍族,心情很難過。每次看完喜歡的書,總是會感覺很濃的失落感,曲終人散一直是我看不開的哀愁。 對奇幻小說沒有特別的喜好,覺得跟武俠小說也差不多。武功、魔法是想像力的展現,但真正吸引人的還是故事與人物的刻畫。認真算起來,我看的第一部奇幻小說應該是哈利波特;但看了魔戒之後,對於霍格華滋的世界已經毫無興趣。隨著人王亞拉岡的故事結束,也帶走了我對奇幻小說的興趣。這次會打開龍族,是因為弟弟大力推薦。 龍族是韓國作家李榮道的作品。李榮道在網站連載龍族,曾在韓國興起一陣旋風,online game龍族就是由此而來。集書出版的龍族還是看得到網路小說的影子,很多kuso的言語,很多浪費篇幅的自白與對話。不過瑕不掩瑜,龍族裡提出的哲思開創奇幻小說另一個境界。
Posted by Little Ms. Happy Birthday 喜馬拉雅山脈的山中居民純樸好客,他們說: 敬上第一杯茶,你是一個陌生人 再奉第二杯茶,你是我們的朋友 第三杯茶,你是我的家人,我將用生命來保護你 那三杯甜奶茶恢復了摩頓森的生氣,也訂下一輩子的承諾 世界第二高峰K2,卻是世界上最難攀登的險峰,登山者摩頓森在攀登K2時迷路,掙扎著來到了山間村莊科爾飛。貧窮的村民用他們僅有的一切招待摩頓森直到他康復,摩頓森為了報答村民的救命之恩,決定回美國募款為村莊建一所學校。 從一開始亂槍打鳥地寄信給美國名人榜上的人,到拿著錢去巴基斯坦買建材、運建材、監工,摩頓森攀爬的是比K2更艱難更險要的山峰,所得到的也不只是征服體驗大自然的感動,而是改變下一代、改善人們生活的成就感……
向金錢說不的埃及
Posted in Little Ms. Happy Birthday, 圖書, 專欄, 文化 on Mar 10th, 2009
Posted by Little Ms. Happy Birthday 最近連續看了好幾部以古埃及為背景的小說,特別是法國作家克理斯提昂‧賈克的光之石三部曲與埃及三部曲最值得一提。光之石是以埃及工匠為主角,討論古埃及高超的技藝;埃及三部曲則是以年輕的首相為主角,探討埃及的政治社會制度。故事本身沒有什麼新意,儘管包裝上那些名人推薦說的天花亂墜,其實情節安排與故事性都很平淡無奇。特別是兩部作品相似度太高,看完光之石再看埃及三部曲實在有點無趣。只是因為已經花錢購買,非看完不可。但是仔細討論古埃及的制度,卻發現其中意義深遠。 以前沒有想過為什麼古埃及沒有貨幣制度?阿茲提克帝國用可可豆當貨幣;中國人有銅錢銀兩;希臘羅馬人也有金幣;埃及人怎麼沒有貨幣呢?古埃及靠著尼羅河每年的氾濫帶來肥沃的土壤,文化藝術、建築工程、兵力國力都輝煌地令人吃驚。至今仍矗立在沙漠的金字塔群仍然是現代人心目中的奇蹟。同時埃及也並未因為大興土木民生凋蔽,文獻及壁畫再再顯示當時埃及的生活水準相當高。法律條文齊全,已經有陪審團的制度;醫學昌盛,不僅有各式藥物,也會用鴉片麻醉病人。甚至還有生育計畫,國家會控制人口,免費提供避孕藥給人民。可見其社會制度運作之完善,很多地方都是很現代的觀念。但是同時期的希臘人已經用貨幣交易,甚至有紀錄顯示希臘跟埃及人互有商業往來。埃及人怎麼沒學到一點皮毛,還停留在以物易物的原始狀態呢?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奈波爾 (V. S. Naipaul) 與他的三個女人
Posted in Little Ms. Happy Birthday, 圖書, 專欄, 文化, 觀點 on Feb 19th, 2009
Posted by Little Ms. Happy Birthday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奈波爾 (V. S. Naipaul) 最近授權 Patrick French 寫他的傳記;<世界如斯>(The World Is What It Is)。很多人都說奈波爾早該拿到諾貝爾獎,只是因為他私德的問題,讓評審遲遲到 2001 年才頒給他文學獎。大學的時候看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大河灣,深深被其中尖刻寫實的描寫而感動。整個故事描述白人移民在南非種族隔離制度改變後的社會,失去特權卻也回不去原本的國家,如何面對革命政權。就像被河流沖帶的水草,沒有根也沒有歸屬的悲哀。 奈波爾就像大河灣裡描述的主角,無法找到是和自己的族群認同。從小生長的非洲島嶼千里達,位在非洲與印度之間,又是英屬殖民地,所以島上有印度移民、非洲本地人、白人英國殖民者。奈波爾的家族來自印度,他卻生長在千里達,並到英國去唸書。所以奈波爾一直缺乏族群的認同感,到哪裡都沒有辦法稱為家鄉。印度人把他視為移民者、千里達本地人認為他是外來者、英國人也看不起他。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矛盾的處境,讓奈波爾人格扭曲,爭議性極高。
旅行的意義是什麼?…《西班牙像一本書》讀後感
Posted in Mr. Friday, 圖書, 專欄, 旅遊 on Feb 19th, 2009
Posted by Mr. Friday 遇見《西班牙像一本書》,是一個很普通的週日下午。 那是2007年,東區的紀伊國屋。 舉目所及一整排的新書,像穿著嶄新制服亮相的衛兵。相較之下,這本書樸實地躺在邊邊的角落裡。 去年,在百忙的工作之中,我跟公司告假,請了兩個禮拜去德國玩了一圈。 秋天的德國,很美。去新天鵝堡那天,富森下了入秋以後第一場雪,清晨站在玻璃窗內,看著雪一片一片飄落。原本就如童話一般的新天鵝堡,更增添了浪漫色彩。 可是,美則美矣,總覺得還是少了什麼。 也許是我太過吹毛求疵了吧。兩週的時間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要玩遍德國,許多時候自然得囫圇吞棗地以極快速度瀏覽景點。科隆、紐倫堡、萊比錫,該看的景點,大致上都沒有錯過。但,總覺得還沒怎麼逛完就走了;當地人?沒聊到幾句。建築?看不太懂;博物館?更是被自認為沒什麼藝術細胞的我等跳過… 可是,其他人不也都這樣的嗎?我安慰自己。 回程班機的途中,我就在想,旅行之於我個人,意義在哪裡?對我來說,什麼樣的旅行才是有「不虛此行」的? 你看過了許多美景 你看過了許多美女 你迷失在地圖上 每一道短暫的光陰 你品嚐了夜的巴黎 你踏過下雪的北京 你熟記書本裡 每一句你最愛的真理 卻說不出你愛我的原因, 卻說不出你欣賞我哪一種表情, 卻說不出在什麼場合我曾讓你動心 說不出離開的原因 陳綺貞 《旅行的意義》 每個人都有自己旅行的意義。陳綺貞的心情,或許跟戀愛有關。而我,在看完《西班牙像一本書》後,找到我的答案了。
重商主義 – 讀胡雪巖與喬家大院
Posted in Business, Little Ms. Happy Birthday, 圖書, 專欄, 小說, 文化, 觀點 on Feb 9th, 2009
Posted by Little Ms. Happy Birthday 中國自古以來都說士農工商,總把商人地位放在最後。要不就是用唯利是圖、無商不奸的刻板印象形容商人。在資本主義當道的今天,商人的地位卻大大反轉!郭台銘、王永慶這些沒有耀眼學歷卻富甲一方的商人,反倒成為社會爭相巴結、羨慕的對象。仍打著共產黨旗號的對岸,實際上各省招商卻是不遺餘力、爭取表現。學而優則仕已不是主流價值,跟商業扯上關係的學系在聯考中頻頻蟬聯高分科系;更有甚者,笑貧不笑娼的價值更早已見怪不怪。 一口氣看了二月河的新作<胡雪巖>與電視劇原著<喬家大院>,兩部對岸近年來最”紅火”的作品。有別於高陽的<胡雪巖>,二月河的作品更戲劇趨勢;感覺就像是為了電視劇寫的,敘述簡短有力不拖泥帶水。而<喬家大院>不用說,本就是因為電視劇而催生的作品。